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思想汇报 >

简论石川丈山汉诗中体现的道家思想

时间:2023-01-17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中外文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中外学者间的密切往来,中国学者对域外汉诗人的关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研究中国的诗人转向到渐渐关注外国的汉诗诗人及其作品。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渐深入,域外汉诗对于我们来讲已经不再那么陌生,开始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本文就简论一下域外汉诗人石川丈山受中国的“道家”思想影响在人生观以及诗歌作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关键词:石川丈山;道家思想;汉诗

作者简介:刘云娇,女,汉族人,黑龍江哈尔滨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域外汉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2

前言:

石川丈山,日本著名汉诗人,生于天正十一年,卒于宽文十二年,名凹,字丈山,号三足老人、凹凸窠。石川丈山自十六岁始跟随德川家康,三十三岁时在大阪夏日之战中虽战功赫赫,却因违反了军令,蛰居不出,辗转几年后在京都郊外一乘寺修建诗仙堂,终身隐居于此。其诗作被门人收录进《覆酱集》中,其中多首汉诗都体现出了“道家观念”对他的影响,下面我将具体来论述一下。

一、石川丈山道家思想在人生观上的体现

石川丈山“常抱退耕之志,偿叱避功名,不出仕数年”[1],其友人林罗山,门人石克子都曾反复提及其隐居之事。石川丈山虽出身武家,却甘愿居于深林之中诗酒度日,在弃武后专心写诗,不问世事。这一点与中国的道家鼻祖老子可谓十分相像。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曾记载道:“老子修道德,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2]可见老子对官场毫无留恋,石川丈山一如老子,在朝时战功赫赫,隐居之后却忘却功名富贵,徜徉山间古寺,专心作诗写文,大有庄子的逍遥自在之意。

主张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中有许多是各个时代的隐者,隐逸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隐居茅山的陶弘景等,都是道家的理想人物。石川丈山曾在诗作中多次提到陶渊明,其汉诗《修菊思渊明》写到:“先生高砥節,隐操绝同伦。进退避荣辱,聪明抱智仁。抚松誇景象,携杖度田畛。遗爱一篱菊,流芳千载人。琴书消旧患,诗酒忘家贫。既醉终天地,乐哉形影神。”[3]诗中明确表露出对陶渊明的赞许与崇敬之情,诗人自己也渴望像陶公一样生活,即便家贫却是自得其乐。除了在诗歌中提及陶渊明,石川丈山在自序与文中也多次赞美陶渊明的高洁之志,表达了自己的追慕之情,他的隐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陶渊明的学习。隐居于山中,清静无为,自给自足,闲适自乐。

此外,在《答林春德》一文中,石川丈山也表现了自己对名利金钱的摒弃,文中道:“不佞蝉蜕荣辱,而安贫素,与圈鹿栏牛之者,不为群者,大有迳庭。几逃山林者,无意富贵,有意富贵者,不逃山林,是古今之定理也,纵富如沈万三,何润髑髅,况于其他乎。嗟嗟,人无吾知,知吾者夫惟青山白云而已欤。”[4]石川丈山在此提及沈万三是为了对比,即便如此巨富,死后也留不得什么。而石川丈山追求的人生境界也不是财富和荣誉,他安于贫素,乐得逍遥,正因无意富贵方能久居山间,他自己也说不被世人理解,而真正能令他当作知己的只有青山白云,可见其境界之高异于常人,也得以看出其受道家影响不慕名利,把荣辱看作虚无的思想。

由以上可见石川丈山的人生经历中确是渗透着道家思想。

二、道家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正如石川丈山的人生观中处处渗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其汉诗作品也如此。

其七绝《春游摘菜草》:“世外胜人心自安,是非名利不相干。枯藜缓步防芳草,桃李春风天地宽。”[5]诗歌中把自己比作隔绝世外之人,是是非非,功名利禄都已抛诸身外,自己隐居于山间这一方天地,仿佛脱离了尘俗,世界却更加宽广了起来。诗人超脱于世外,醉心于悠游自在的生活,步入了人生的新境界,万物释然,一切皆空,诗作中明显体现了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

在另一首七绝《寻相生松过尾上》中诗人写道:“神像倾颓庙宇荒,丹青仿佛薛箩墙。人间莫羡长生寿,千岁双松今则亡。”[6]诗作中表现出一种道家的虚无之感——人生不永,万事万物最终皆会化成尘土消亡于世。另一首五律《幽吟》中诗人也写到:“游眺对画图,晴岚山彩色。诗加头上霜,书攘离中棘。无事世将终,有时石亦泐。人生如雨珠,出没在瞬息。”[7]全诗的最后一句可谓是点睛之笔,人生如雨珠,雨珠的生命只在瞬息,阳光一照射便消散无痕了,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示,人生便像雨珠一样短暂,刹那之间便消失不见,这也是一种虚无。

此外,在其诗作《偶然·集句》中也体现出了看破世间红尘名利的思想。全诗如下:“赖有颜瓢一味长,人间万事总相忘。客来莫笑生涯薄,分付梅花自主张。”[8]诗人一句“万事总相忘”读来悲凉却也洒脱,人世万事本就如此,安能长存,最后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被泯灭。既然早已得知结果又何必费心去抓住什么,这是一种超脱的无为,道家思想在诗作中的体现不言而喻。

《砌池印月》这首七律中石川丈山也写到:“阴壑烟霏生夹籁,一天秋月印池心。功名尘垢疑沉璧,爵禄泥涂觉掷金。莹彻明辉通智鉴,銎开潋滟涤胸襟。西湖胜景君分得,夜夜凭栏催几吟。”[9]作者眼中功名如尘垢,爵禄如泥涂,终会消散,不得长久,他只愿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也可见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其诗作《寓怀》:“烦㢌诗力退,风操任天顽。逋屋轮蹄绝,陶窸宇宙宽。奇书无永夜,静处有深山。吾世殊人世,是非不敢关。”[10]此诗所体现出的思想类似于庄子在《逍遥游》中营造的世界。庄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石川丈山也如此。道家崇尚天人合一,石川丈山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他的世界与自己合二为一,他在诗中说“吾世殊人世”,既然充满着斗争和名利纠纷的世界不属于他的世界,他在心中便自有天地,或许这山林之间就是他的世界的外在表现,仿佛桃花源,是仅仅属于他一人的。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得而知,但必定是殊于人间世的,他在自己丰盈的精神世界中生活,就像庄子也在自己的世界中逍遥自生。

石川丈山一生清静自守,抛却身外的功名利禄,终身隐居于山林之间,每天吟诗作文,游寺观花,守一诗仙堂返璞归真,内心充盈的精神世界让他能够专心作诗成为江户初期专业诗人的代表,不得不说道家观念对他的确造成了深厚影响,而这种道家精神也渗透在他的人生经历之中,在他的汉诗以及文中也都深有体现。

注释:

[1]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49.

[2]司马迁.史记列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5.

[3]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79.

[4]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241.

[5]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19.

[6]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78.

[7]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152.

[8]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86.

[9]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263.

[10]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142.

参考文献:

[1]石川丈山.覆酱集[M].1671.

[2]司马迁.史记列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3]祁晓明.江户时期的日本诗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严明.东亚汉诗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5]张伯伟.域外汉籍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尉海莹. 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J]. 北方文学,2017(7):88-89.

[7]李寅生.日本汉诗精品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推荐访问:道家 诗中 体现 思想 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