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物理读书心得体会14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8 14:15:06 来源:网友投稿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第1篇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教育通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读书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14篇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篇

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教育通论》,分为十八个章节阐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前面部分章节内容。自古以来,人们在教学实践中都在探讨学习问题。早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讨过学与教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理论。后来,西方心理学家纷纷以动物或人为对象,探讨学习过程,发现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各树一帜,自成流派,创立了多种学习理论。书中对“学习”进行了最一般的定义——主体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学习定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标来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正确世界观的过程。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分类:美国的布鲁姆、奥苏泊尔、苏联的彼得罗夫、我国的潘菽等都对学习进行了各种分类,结合中学物理的学习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把中学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知识的学习:指对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其实际应用。

2、物理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

3、能力发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物理学方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数学方法、美学方法等。

5、科学态度的学习:主要指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学习。学习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故此,书中接着介绍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中国可以说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远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心理条件有:“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
“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
“学贵有恒”的学习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总结的学习方法有: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从博返约,一以贯之;
告知往来,叩其两端;
先做好学习准备。

每天检查学习结果等。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理论结合中学生物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掌握学习课题,提出假说,推敲假说,验证假说,发现与归纳。从学习理论来讲,学生的一切学习心理活动都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可以说,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识的来源,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所谓感知,在心理学上是指感觉和知觉而言。感觉是人们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光声、机械运动、温度变化、气体性质等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对这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感觉活动。知觉是指人对当前客观事物整体及其相互联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观察者通过眼看到闪光、耳朵听到雷声就可形成这是大气中放电现象的概念。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中遵循这些规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养感知能力。首先从被感知的物理现象来说,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强度律)。如演示实验中采用大型演示电流计,某些演示实验采用投影仪投影,讲解重点语句时提高声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异,差异越大,越易感知(差异律)。如采用试管盛水做有关的实验时,试管内的水一般染成红色,以区别试管的玻璃。第三,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观察对象呈现着运动的状态,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活动律)。

第四,两种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对比律)。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等。第五,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学生清晰感知(组合律)。第六,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变换物理现象呈现的形式(变化律)。第七,多种感官同时参加的感知活动的效果好(协同律)。那么根据感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象与言语结合起来。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言语参加活动,让学生说出所感知的现象,变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记录,都可以达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2篇

为期四天的暑期物理集体培训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每天都有许多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我身边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作为一名物理一线教师,我这几天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认识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搓,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从事工作的中学由于学生生员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经常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觉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四.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心中应该有底,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

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们在3—1上学到磁通量这一内容,书本上只有很少的一段文字,如果新老师不注意阅读3—2电磁感应部分就不会知道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电磁感应主要就是围绕磁通量变化,如果在3—1把磁通量讲透,3—2的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学生就水到渠成的掌握了。

2.多做题目。

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向老教师请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情况下,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吸取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让自己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点成熟,成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由于教学年限尚少,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同时也希望我们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珍惜我们相聚的每一天。用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为我们辛勤耕耘的老师。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3篇

在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轻松点的书看看,当当网一搜,科普类的热门书就这本,于是找来一看。

作者神秘,据称现居香港。

全书用80后、非常网络化的语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来的波澜壮阔、刀光剑影,使我这个门外汉读起来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罢不能,坚持到今天凌晨读完全书。尤其是在读到薛定谔的猫,读到量子自杀的章节时,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也了解了为什么二战德国不能先于盟军制造出原子弹,难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发展到现在,许多东西竟然都是假说,那个该死的讨厌的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折腾了物理学家300年,没办法,因为没搞清楚的话,那么你和我是粒子还是波、这个世界是粒子还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来的结论竟然是:那个客观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还是波,反正是一团迷雾,当观测者用各种手段去观测时,它就随机地现出原形(塌陷)了,有时表现为粒子,有时表现为波。天啦,这跟幽灵差不多,后来,物理学家确实一路追踪到了幽灵——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的意识测量并解读时,影响了客观的东西。人类意识里面都是主观的东西,而且无法获得真实的客观。

当然,这个结论只是暂时的结论,按照波普尔的讲法(书中又出现了他的名字,唉,还是没逃过他),科学就是用来证伪的,所以这个结论也只是用来证伪的。——太TMD唯心了,马克思肯定会说只是科学还没发展到人类搞清本质而已,本质或科学客观是真实存在的,可认知的。

可就是这个唯心的量子论,竟然想进一步发展,以超弦的名义,让不确定性充斥世界,占领引力领域,搞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统宇宙。爱因斯坦生前就对量子论进行了几番攻击,都被量子论的掌门人玻尔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经典物理一方的爱因斯坦郁闷地向玻尔发问:你真的认为因果论不存在,老头子(上帝)也掷骰子吗?

是的,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测不准、不确定、随机的世界!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实验,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一切所谓科学、客观都是用来证伪的!

呵呵,转回来,一定要转回来,否则要神经病了,我认为,不确定性确实难解,满世界的人们错把主观当客观,但我还是装糊涂吧,中庸一点吧,中庸,这是我最后的哲学堡垒了。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4篇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关心、牵挂他们。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而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很多科学论述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如《墨经》关于杠杆的论述、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辨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
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
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
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
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
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
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5篇

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教育通论》,分为十八个章节阐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前面部分章节内容。自古以来,人们在教学实践中都在探讨学习问题。早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讨过学与教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理论。后来,西方心理学家纷纷以动物或人为对象,探讨学习过程,发现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各树一帜,自成流派,创立了多种学习理论。书中对“学习”进行了最一般的定义——主体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学习定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标来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正确世界观的过程。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分类:美国的布鲁姆、奥苏泊尔、苏联的彼得罗夫、我国的潘菽等都对学习进行了各种分类,结合中学物理的学习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把中学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知识的学习:指对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其实际应用。

2、物理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

3、能力发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物理学方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数学方法、美学方法等。

5、科学态度的学习:主要指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学习。学习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故此,书中接着介绍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中国可以说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远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心理条件有:“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
“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
“学贵有恒”的学习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总结的学习方法有: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从博返约,一以贯之;
告知往来,叩其两端;
先做好学习准备。

每天检查学习结果等。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理论结合中学生物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掌握学习课题,提出假说,推敲假说,验证假说,发现与归纳。从学习理论来讲,学生的一切学习心理活动都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可以说,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识的来源,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所谓感知,在心理学上是指感觉和知觉而言。感觉是人们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光声、机械运动、温度变化、气体性质等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对这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感觉活动。知觉是指人对当前客观事物整体及其相互联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观察者通过眼看到闪光、耳朵听到雷声就可形成这是大气中放电现象的概念。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中遵循这些规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养感知能力。首先从被感知的物理现象来说,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强度律)。如演示实验中采用大型演示电流计,某些演示实验采用投影仪投影,讲解重点语句时提高声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异,差异越大,越易感知(差异律)。如采用试管盛水做有关的实验时,试管内的水一般染成红色,以区别试管的玻璃。第三,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观察对象呈现着运动的状态,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活动律)。

第四,两种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对比律)。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等。第五,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学生清晰感知(组合律)。第六,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变换物理现象呈现的形式(变化律)。第七,多种感官同时参加的感知活动的效果好(协同律)。那么根据感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象与言语结合起来。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言语参加活动,让学生说出所感知的现象,变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记录,都可以达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6篇

在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轻松点的书看看,当当网一搜,科普类的热门书就这本,于是找来一看。

作者神秘,据称现居香港。

全书用80后、非常网络化的语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来的波澜壮阔、刀光剑影,使我这个门外汉读起来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罢不能,坚持到今天凌晨读完全书。尤其是在读到薛定谔的猫,读到量子自杀的章节时,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也了解了为什么二战德国不能先于盟军制造出,难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发展到现在,许多东西竟然都是假说,那个该死的讨厌的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折腾了物理学家300年,没办法,因为没搞清楚的话,那么你和我是粒子还是波、这个世界是粒子还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来的结论竟然是:那个客观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还是波,反正是一团迷雾,当观测者用各种手段去观测时,它就随机地现出原形(塌陷)了,有时表现为粒子,有时表现为波。天啦,这跟幽灵差不多,后来,物理学家确实一路追踪到了幽灵——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的意识测量并解读时,影响了客观的东西。人类意识里面都是主观的东西,而且无法获得真实的客观。

当然,这个结论只是暂时的结论,按照波普尔的讲法(书中又出现了他的名字,唉,还是没逃过他),科学就是用来证伪的,所以这个结论也只是用来证伪的。——太唯心了,马克思肯定会说只是科学还没发展到人类搞清本质而已,本质或科学客观是真实存在的,可认知的。

可就是这个唯心的量子论,竟然想进一步发展,以超弦的名义,让不确定性充斥世界,占领引力领域,搞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统宇宙。爱因斯坦生前就对量子论进行了几番攻击,都被量子论的掌门人玻尔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经典物理一方的爱因斯坦郁闷地向玻尔发问:你真的认为因果论不存在,老头子(上帝)也掷骰子吗?

是的,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测不准、不确定、随机的世界!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实验,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一切所谓科学、客观都是用来证伪的!

呵呵,转回来,一定要转回来,否则要了,我认为,不确定性确实难解,满世界的人们错把主观当客观,但我还是装糊涂吧,中庸一点吧,中庸,这是我最后的哲学堡垒了。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7篇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可突然却发现头脑中并没有存下一条成文的“经验”,简直是一片空白。静心思考、认真回顾,才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更多时候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和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我一直信奉“教无定法”,教学的确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知施教”,必要时“死教和活学结为一体”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然无论是何种模式和方法,都少不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用心去教”。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但称不上经验,与老师们交流和探讨一下。

一、给学生留好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

我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什么是“好”的第一印象,我的观点是:几节课下来,你给学生要留下比较鲜明的初步感觉:这是一个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严爱有加的老师,他不但对学生要求严格,而且对自己要求也严格,在今后相处的日子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抱着一种“说干就干,干就往好处干”的心态去工作、去学习,任何人、任何时候不能懈怠。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在衣着、言谈上应大方。如果你给了学生这样的印象,我想以前多么散漫的学生,也应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算没有改善和提高,心灵上也会形成一个“触动”。

二、严爱兼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知识,更要给他们细心的爱护和严格的管理,也就是严爱兼施。因为知识重要,但是懂得如何“学知识”和“学会做人”更重要,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全面的知识,而且要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爱生如子。实践证明:有些事情需要用爱心来暖化,但是有些时候更需要用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来约束,离开了纪律和约束有很多事情会走形和打折扣。所以我的观点是:该爱则爱,该严格必须要严,而且一定也不能留情,即“爱而不溺,严而不疏”。这样一来,学生对你的感情是“敬”、“怕”、“爱”的交织,有话既想和你说,干任何事情时又不会肆无忌惮,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

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我校的课改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探索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更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我很少自己一言堂,只要课时内容允许、教学进度允许,我总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学生的讨论、师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把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掌握的更牢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另外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的气氛比较高涨。

总之,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创新,并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能力。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8篇

我在北京已经教了好几届的初中学生,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具体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压强的定义时时,我先让学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义,接着让他们与压强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压强、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物理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以上是我近几年物理教学工作心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9篇

在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轻松点的书看看,当当网一搜,科普类的热门书就这本,于是找来一看。

作者神秘,据称现居香港。

全书用80后、非常网络化的语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来的波澜壮阔、刀光剑影,使我这个门外汉读起来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罢不能,坚持到今天凌晨读完全书。尤其是在读到薛定谔的猫,读到量子自杀的章节时,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也了解了为什么二战德国不能先于盟军制造出原子弹,难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发展到现在,许多东西竟然都是假说,那个该死的讨厌的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折腾了物理学家300年,没办法,因为没搞清楚的话,那么你和我是粒子还是波、这个世界是粒子还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来的结论竟然是:那个客观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还是波,反正是一团迷雾,当观测者用各种手段去观测时,它就随机地现出原形(塌陷)了,有时表现为粒子,有时表现为波。天啦,这跟幽灵差不多,后来,物理学家确实一路追踪到了幽灵——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的意识测量并解读时,影响了客观的东西。人类意识里面都是主观的东西,而且无法获得真实的客观。

当然,这个结论只是暂时的结论,按照波普尔的讲法(书中又出现了他的名字,唉,还是没逃过他),科学就是用来证伪的,所以这个结论也只是用来证伪的。——太唯心了,马克思肯定会说只是科学还没发展到人类搞清本质而已,本质或科学客观是真实存在的,可认知的。

可就是这个唯心的量子论,竟然想进一步发展,以超弦的名义,让不确定性充斥世界,占领引力领域,搞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统宇宙。爱因斯坦生前就对量子论进行了几番攻击,都被量子论的掌门人玻尔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经典物理一方的爱因斯坦郁闷地向玻尔发问:你真的认为因果论不存在,老头子(上帝)也掷骰子吗?

是的,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测不准、不确定、随机的世界!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实验,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一切所谓科学、客观都是用来证伪的!

呵呵,转回来,一定要转回来,否则要神经病了,我认为,不确定性确实难解,满世界的人们错把主观当客观,但我还是装糊涂吧,中庸一点吧,中庸,这是我最后的哲学堡垒了。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0篇

《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之一,思想绵密,风格古朴,不逞辞藻。译者为了保存这种特点,采取了直译的原则。于不易明白的地方适当加了一些注释。这样一来,只要细心读去是可以读懂的。

《物理学》是一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著作。那个时候古代希腊的哲学虽已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内容已很丰富,但要写一本像《物理学》这样全面的论着还是有困难的。困难之一在于,那个时候哲学和自然科学(当时是不分的)毕竟还很幼稚,希腊文中还没有足够的现成的哲学术语。因此,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在《物理学》中使用了一些不精确的日常生活用语表达复杂的学术概念,

当初作者写作的这种困难今天成了译者翻译的困难了。怎么办?对两种情况我作了不同的处理。

(一)随着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后世出现了相当的术语的,我们对两者的内涵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和推敲,凡能证明是一个东西的,我们便用了后世的术语翻译它们了。属于这一类的,除了上述“实体”、“存在”、“本质”等外。

(二)当初亚里士多德当作术语,但后来在哲学上没有形成重要概念,因而没有再出现相当的术语,也就是说从术语的队伍里消失了的。对于《物理学》的这些术语我虽然经过努力想尽可能将它们译得像个术语一些,但是其中译者自己就满意的不多。然而,于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先公之于众,求得大家指教了。

这个中译本系从勒布古典丛书(1929年纽约版)希腊文原文直接译出。勒布古典丛书本附有佛朗西斯·科福德(FrancisM.Cornford)的英文译文,本意便于人们对照阅读,然而这位英译者片面追求英文本身的形式完美,因辞害意的地方很多,我不大参考它。在我对初稿进行修改时,郭斌和老师指点参考罗斯(Ross)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英译本。我找到了它的1930年牛津版。这个本子比较接近原文。希腊文分词和动词不定式用意是比较难把握的,这个英文译本在处理这些难点上对我有不少启发。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郭斌和老师除了不断给予热情鼓励而外,还具体帮助解决了不少希腊文方面的疑难,最后又全篇校读一过,在此对他表示难忘的谢意。全稿译成后,曾请汪子嵩同志根据英译本进行校阅,并此致谢。还要感谢陈兆福同志,他愿意把自己编成的《亚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在这本书后,为它增光。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1篇

今天,有空静下心来细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0期。读完之后,发现很多文章都跟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很是受益。

最欣赏戴金平老师的《关注物理概念教学的盲区》,戴老师的研究方法很是独特,但非常具有说服力。他给上完课后的学生进行无记名的调查问卷,从数据中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反思概念教学。第一次看完,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需要进行的研究。之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方法,是因为他关注了课堂,关注了学生,而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细想,往常我们觉得课上得好不好,大多都是看老师的。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需要进行的研究,是因为我们日常给学生上完课后,靠的是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而很少反馈教师教学的好坏。我们太多时候关注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忽视了教师自己教学的好坏,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成长!

张主方老师的《课堂实验探究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写得非常详细,一看就是来自与真实的课堂观察,其中有非常多课堂案例,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研读。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张老师的案例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可见,一线教师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多写写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案例,那么迟早可以写出一篇有着丰富案例支撑的好文章。

张曦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3I”原则》颇有新意,内容非常精细,特别欣赏他的观点:物理教学中倡导提高趣味性、拓展信息量和增强影响力。其中,他提到拓展信息量,让我产生了共鸣,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可见,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

司德平老师擅长于比较研究,我看过一些他的比较研究的文章。这次他写的是《高中物理人教版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身处河南的他是从20xx年才实施新课程的。而有些省从20xx年就实施新课程了,但关于这两套教材的对比研究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少。可见,好的文章立意到处都是,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

虽然我喜欢解题,但我更喜欢课堂和学生。非常喜欢《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关注课堂和学生的文章!希望《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越办越好!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2篇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开始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实验也就显得举足轻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教师需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和素材准备,大胆作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前准备,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是素材准备,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就知识准备而言,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习。其次,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因石块的质地不同,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分工实验,角色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平衡”时,教师再追问:“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那么,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从“我做你看”的模式过渡到“我引你做”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3篇

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教育通论》,分为十八个章节阐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前面部分章节内容。自古以来,人们在教学实践中都在探讨学习问题。早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学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讨过学与教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理论。后来,西方心理学家纷纷以动物或人为对象,探讨学习过程,发现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各树一帜,自成流派,创立了多种学习理论。书中对“学习”进行了最一般的定义——主体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学习定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标来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正确世界观的过程。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分类:美国的布鲁姆、奥苏泊尔、苏联的彼得罗夫、我国的潘菽等都对学习进行了各种分类,结合中学物理的学习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把中学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1。物理知识的学习:指对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其实际应用。2。物理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3。能力发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4。物理学方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数学方法、美学方法等。5。科学态度的学习:主要指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学习。学习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故此,书中接着介绍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中国可以说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远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心理条件有:“志”和“信”的学习信念、动机;
“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
“学贵有恒”的学习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总结的学习方法有:以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从博返约,一以贯之;
告知往来,叩其两端;
先做好学习准备。

每天检查学习结果等。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理论结合中学生物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掌握学习课题,提出假说,推敲假说,验证假说,发现与归纳。从学习理论来讲,学生的一切学习心理活动都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可以说,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识的来源,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所谓感知,在心理学上是指感觉和知觉而言。感觉是人们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光声、机械运动、温度变化、气体性质等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对这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感觉活动。知觉是指人对当前客观事物整体及其相互联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观察者通过眼看到闪光、耳朵听到雷声就可形成这是大气中放电现象的概念。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中遵循这些规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养感知能力。首先从被感知的物理现象来说,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强度律)。如演示实验中采用大型演示电流计,某些演示实验采用投影仪投影,讲解重点语句时提高声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异,差异越大,越易感知(差异律)。如采用试管盛水做有关的实验时,试管内的水一般染成红色,以区别试管的玻璃。第三,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观察对象呈现着运动的状态,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活动律)。

第四,两种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对比律)。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等。第五,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学生清晰感知(组合律)。第六,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变换物理现象呈现的形式(变化律)。第七,多种感官同时参加的感知活动的效果好(协同律)。那么根据感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象与言语结合起来。在学生感知物理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言语参加活动,让学生说出所感知的现象,变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记录,都可以达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 第14篇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有些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世界上最软最软的物理书就将这些知识告诉了我们,它从溜冰鞋到足球,从珀尔修斯到富兰克林,讲述了物理的魅力。

每当我们穿着溜冰鞋溜冰时,总会为了小巷里突然窜出的一只小猫摔一跤,可为什么我们拼命想停下来时,总是停不下来呢?这就是让你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定律。每当你妈妈看见厨房里的蟑螂时,总是急追上去拍打,却怎么也追不上,这时为什么呢?这就是让物体前进的动力和阻碍它前进的摩擦力的`加速度定律。每当我们吹气球时,气球里的空气越来越多,气球也越吹越大,一不小心,气球就从手中逃跑了,气球为什么会飞走呢?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它就能以趣味的方法来解答我们的疑团。

小时候,我们看见地铁铁轨上的裂缝,总会觉得这铁轨断裂了,开不了了,会很危险,一定要爸爸妈妈给出一个解释再上火车,不然又吵又闹。可如今,世界上最软最软的物理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每年的夏天烈日炎炎,金属会热胀冷缩,而这些裂缝就是为了防止火车铁轨膨胀而弯曲设计的,这就是热膨胀原理,我们以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热膨胀原理不仅体现在铁轨上,还体现在电线上,每到夏天,电线总会下垂,这就是因为热气把电线膨胀了,变长了,这也是热膨胀原理的运用。

世界上最软最软的物理书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结合了生活实际,只可惜我看完了全书还不知道它为什么叫最软最软的物理书。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物理 读书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14篇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物理读书心得体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