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中国设计之痛

时间:2022-11-30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国现代设计是从西方引进的,且起步较晚。在现代设计教育的推广与普及过程中存在一些历史和认知方面的误区。中国的设计界普遍盲目崇尚西方风格,设计师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断章取义,割裂文脉。所以在当前进行设计教育反思与设计民族化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关  键  词]中國设计;设计教育;民族设计

中国的现代设计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不可避免带有西方痕迹,小到标志,大到建筑,到处充斥着现代主义的印迹。中国的现代设计始于改革开放,至今已入不惑之年。都市千城一面,清一色方盒子的现代主义建筑,高大眩目的玻璃幕墙,无形中抹杀了城市的地域特色。一些设计师对西方文化、设计风格盲目崇拜和进行生吞活剥式的模仿,而把我国传统文化视为桎梏而丢弃,这是设计界的悲哀。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传统艺术,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具有现代特征的民族风格作品。这也是中国设计教育与有责任的本土设计师们应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反思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走过了“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几个认知阶段。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八国联军入侵、抗日战争等时期,我们前进的步伐停滞了。这个时期也正是西方现代设计从诞生到极速发展的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苏联引进了一套以纯艺术为主的美术教育体制。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使得设计在整个经济体制中扮演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所以当时的设计教育就成为“德智体美劳”中“美”下的一个小分支。

当时全国有设计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其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设计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走在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前沿。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真正始于改革开放,是硬生生地从纯艺术教育这套体制中剥离出来的,所以好长时间许多人分不清设计艺术与纯艺术的区别,不要说普通人,就连一些业内人也一头雾水,好在在一些海外留学归国学者的倡导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辩论,才基本区分清楚。这也是在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正名的过程。此时西方已经在讨论如何利用设计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利用设计来增长国家GDP时,而我们还在为设计正名。

商品经济的引入、市场的竞争对设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中国现代设计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设计专业开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还没有成型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于是一些原本就不具备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为了分一杯羹也开始招收设计专业学生。许多高考考生选择了设计专业,但毕业后设计市场并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因为他们在学校中没有真正学会生存的本领,所学的专业知识远远滞后于时代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王受之教授在题为“中国设计三十年”的讲座中就曾提到,深圳的设计教育机构和深圳的设计界是不发生关系、完全脱节的。而在美国的洛杉机市因为有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全世界最大的十二家汽车设计制造集团的总部都设在洛杉矶;因为有电影业,全美最大的八家电影公司在洛杉矶。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到相关的设计行业就业,直接和市场发生关系。如果中国的某些设计院校不和设计界、市场发生关系的话,学生毕业得到的只是一纸文凭而已。这该是中国设计教育反思的时候了。

二、 设计文脉传承之我见

近代中国的美术教育几乎是在割裂历史的情况下派生出来的。中国的艺术教育断了层,迷失了方向。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来没有像一棵大树从主干到枝叶这样繁茂地生长,相反这棵大树的枝干被不断地砍伐,新的枝叶只能从被砍处生长,以至于今天我们的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的设计失去了民族特色。当国人不断地赞叹那五千年的历史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去深入了解那份厚重的文明?好在现在有人意识到此。现在民族节日的重视可以看作是初步的成效。国学的推广也不失为一个正本清源的好方法。

其实我们是有根可寻的。只是由于大树长了几千年,主干太高,作为细枝末节的我们忘记了根在哪里。一部美国梦工厂制作的中国题材系列动画巨片《功夫熊猫》在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溢的事实很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课。让好多国内设计师开始反思,其实我们缺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动画师、先进的软硬件,还缺少一种适合“熊猫”生长的土壤。看着美国的《唐老鸭与米老鼠》、日本的《机器猫》《圣斗士星矢》长大的一代年轻人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纪元。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改变了美日动漫独霸天下的局面。当笔者带着两岁的儿子逛公园时,他总能在一堆气球里找到喜羊羊在哪里并且冲着我要,每到此时,笔者总有一种由衷的喜悦。孩子心中终于有了自己文化的种子。有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中国的未来也会有希望。

三、新民族风格形成的可行性分析

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制度、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大众的收入和审美等都会影响到设计的发展。目前一些设计师一味崇尚西方,从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色。我国的现代设计起步晚,再加上后天的因素,落了别人好多步。当然在设计的起步阶段是需要向别人学习的,也需要一个模仿与借鉴的阶段。

现代设计民族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借鉴的过程。要借鉴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成功融合的经验,并从他们的实践中尽可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土的设计民族化之路。这可以从目前亚洲设计强国日本的发迹史中找到佐证。日本的现代设计大约起源于二战后,是从大量模仿西方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日本货也是粗劣与廉价的代名词。但后来由于国民意识到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创新,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足的。所以日本的一些民族企业纷纷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品牌化之路,才有了现在的SONY、松下、日立等著名企业。模仿是开端,但不是目的。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元素的使用上,如一个中国结、半个脸谱、些许青花就说是中国设计了。这其实只是一些设计元素的简单拼贴。中国设计更应该从精神与思想层面去挖掘,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于形式。不是说元素拼贴这种表面功夫不能做,但设计理念与思想更重要,且这是中国设计的根。只有有了根才会有生命,只有有了适宜的土壤生命才会更长久。只有到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去汲取养分,才能使中国的现代设计开花、结果。从中国传统设计元素体系中挖掘创作灵感,通过对传统元素的再解读,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来创新,最终达到传统设计元素与现代标志、海报、书籍设计的完美融合。所以给现在的中国设计师们和即将成为设计师的人们提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自己综合素养的提高。二是要强化自己的国学修养,这是设计师的底蕴。

国际设计风云变幻,一种风格或一个流派独领风骚的年代已然终结。现代设计更偏向于多流派、多风格、多元化的共融与共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發展思潮。同时也给设计民族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民族设计的崛起首先依靠民族设计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对民族化政策的促进、推广、普及。广大设计工作者应用现代的观念、创新的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重温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

总之,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不仅适合机械化大生产,而且价格低廉,适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但它是以牺牲民族性、地域性、个性为前提的。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但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的本土文化烙印是求得民族归属感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意象性广为现代艺术及设计所利用。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渗透呈现出相互交织的状态。只有潜心挖掘、整理、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才能使本国设计脱颖而出,并将传统艺术的理念融入现代设计中,才能成为别国无法企及的优势。在设计中应从国家、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设计体系,从而在世界范围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提升中国本土设计的地位与价值。这将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真正的商业设计发轫较晚,现在正处于学习起步阶段,经济在发展,国民意识在觉醒,生活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坚信一切都会好。

参考文献:

[1]王默根,王建斌.视觉形态设计思维与创造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罗晓容.设计教育中的传统图形研究[J].包装工程,2009(8).

[3]郅阳.传统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表达方式[J].包装工程,2011(24).

[4]傅小龙,王俊晓.平面设计“现代感”与传统文化意味的融合[J].包装工程,2011(16).

[5]彭艳霞,黄兰,张友胜.传统纸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1(22).

作者简介:王建斌,山西偏关人。华北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与应用。专业著作:《视觉形态设计思维与创造》(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专业设计赛事中获奖颇丰。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推荐访问:中国 之痛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