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7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6 11:45:06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第1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2: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材料3:天下皆知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模拟试题7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7篇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1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2: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材料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惬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世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怎样的观点或主张?

(2)试对材料2和材料4的观点分别作简单的评价。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2篇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难点: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

自主完成情景导学{基础知识整合},做好课前预习

三、课堂讨论

1、试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本课议议欧美早期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工业化事业有何启示

四、课堂练习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20XX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根据材料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4分)

(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4分)

(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3篇

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人物画 山水画

风俗画 文人画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墨兰图》 《游春图》

《牡丹蕉石图》 《墨梅图》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 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 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4篇

一、选择题

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在谈到今后三年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在体裁上应属于()

楚辞 唐诗

宋词 元曲

解析:选A。温总理 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离骚》属于楚辞。由这句古语的风格及关键信息“兮”也可判断出,它的体裁是楚辞。

仔细观察右图,其中的“骚”指()

《诗经》 楚辞

汉赋 散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裁的代表作品,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 现实主义特征。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势,其代表作是()

①《子虚赋》②《甘泉赋》③《上林赋》④《二京赋》

②③④ ②④

①③ 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①③为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故C项正确。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 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

统治政策的调整 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选A。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

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如梦令》的特点是()

通俗 豪放

婉约 怀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一 池湖水”“水波旖旎”“九曲桥”“白鸟”等以及图片柔美的意境,体现的是一种婉约的特点。此类题目解答 的关键是读懂给出的情境,提取关键信息,与相关知识有机联系。

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有王骥德感叹:“(文 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选C。由题干中“文人的贫穷”“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可以 得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 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2: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榭中传唱。

材料3: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除材料中所述外,著名词人任举两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解析: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要认真分析材料,概括作答。

答案:(1)苏轼、柳永。

(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5篇

一、选择题

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在谈到今后三年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在体裁上应属于()

楚辞 唐诗

宋词 元曲

解析:选A。温总理 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离骚》属于楚辞。由这句古语的风格及关键信息“兮”也可判断出,它的体裁是楚辞。

仔细观察右图,其中的“骚”指()

《诗经》 楚辞

汉赋 散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裁的代表作品,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 现实主义特征。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势,其代表作是()

①《子虚赋》②《甘泉赋》③《上林赋》④《二京赋》

②③④ ②④

①③ 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①③为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故C项正确。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 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

统治政策的调整 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选A。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

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如梦令》的特点是()

通俗 豪放

婉约 怀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一 池湖水”“水波旖旎”“九曲桥”“白鸟”等以及图片柔美的意境,体现的是一种婉约的特点。此类题目解答 的关键是读懂给出的情境,提取关键信息,与相关知识有机联系。

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有王骥德感叹:“(文 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选C。由题干中“文人的贫穷”“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可以 得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6篇

阅读材料: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是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能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

(20XX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

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问题。第(1)问对比材料中1908年和1910年的内容即可得出预备立宪的期限和内容都有所变化,而且1910年增设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是革命形势发展和立宪派要求的结果,清政府也想借此化解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革命已成为大势所趋;从材料中“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可知,清政府不是真的想实行立宪,只是借此维护统治;皇族内阁的出现则使立宪派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参考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严复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二卢氏(卢梭)之言,药也;伯氏(卢梭学说反对者)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梁启超(1903年)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7分)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2)理解:梁启超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共和制不适合当时国情,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出路。但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第7篇

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②“政在得民”③“兼爱”④贵贱有序

①②④

①④

①③

①②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①②

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否定了君主专制

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适应了君主统治需要

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他的抗秦事迹

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下列哪些不是春秋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②历法已确定了十九年七间的原则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④反映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墨经》⑤“望、闻、问、切”四诊法

①②③④

④⑤

③⑤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推荐访问:高考 模拟试题 历史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7篇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汇总7篇)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精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