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浅议古泗州城的史学价值

时间:2023-01-18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开元十五年治临淮;天宝初,改曰临淮郡,乾元初复为泗州”;“开元二十三年移治临淮县(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盱眙县对岸,今已沉入洪泽湖中)。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乾元元年复为泗州。”这两处记载与“开元二十三年自宿县移于今理”的记载除时间上有稍许差错外,其余基本是一致的。因而说:今天盱眙县境内的古泗州城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而非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

康熙十九年,泗州城圮,陷入洪泽湖,寄治盱眙。之后,泗州城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座在历史上曾是南北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留下丰富多彩历史痕迹的古城,对我们的史学研究有推动作用,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一、古泗州城开发对水利、交通史研究的推动

在水运交通方面,据《明一统志》卷七《中都·风俗》:“《泗州图册》:‘民俗醇厚,以信行为先,与洙泗接壤,雍容文雅有君子之风’。”同卷《形胜》:“(中部)北接中原,南通江淮” 可知,泗州地理位置之重要。“江南、淮南、两浙、荆湖路租籴,于真、扬、楚、泗州置仓受纳,分调舟船溯流入汴,以达京师,置发运司领之。”可知,在宋一朝,泗州的漕运、贸易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发古泗州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漕运的研究。

“万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被迫‘填塞街道二十一道,以防水患’。清顺治六年六月,淮河洪水再次决开城外防洪堤,直灌入城,居民淹死无数,房屋倒塌过半。康熙十六年,靳辅出任河督,加筑高家堰,废除‘天然减水坝’。淮高城低,泗州遂有朝不保夕之虞,城内积水很深,知州李得耀设牛车戽水,同时日夜抢修堤埂,但终究于事无补。”“黄水抵清河与淮合流,经清江浦外河,东至草湾,又折而西南,过淮安,新城外河,转入安东县前,直下云梯关入海。……去岁,草湾迤东自决一口,宜于决口之西开挑新口,以迎归湾之流,而于金城至五港岸筑堤束水。语云: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今淮、扬、凤、泗、邳、徐不只一路唉。” “淮、泗之水不下清口而下山阳,从黄浦口入海。浦口不能尽泄,浸淫高,宝邵伯诸湖,而湖堤尽没,则以淮、泗本不入湖,而今入湖故也。淮、泗之入湖者,又缘清口向未淤塞,而今淤塞故也。清口之淤塞者,又缘黄河淤塞日高,淮水不得不让河而南徙也。盖淮水并力敌黄,胜负或亦相半,自高家堰废坏,而清口内通济桥、朱家等口淮水内灌,于是淮、泗之力分,而黄河得以全力制其敝,此清口所以独淤今岁也。下流既淤,则上流不得不决。” 是古人治水之宝贵经验,无疑对于我们今天的治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古泗州城开发对12~17

世纪历史研究的推动

在历史上,泗州城繁华竞逐,商业繁荣,是南北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据记载“泗州,上,临淮郡。建隆二年,废徐城县。乾德元年,以楚州之盱眙、濠州之招信来属;建炎四年,复属濠州。绍兴十三年入金,后复。崇宁户六万三千六百三十二,口一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一。贡绢。”可见当年泗州人口之众。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谕旨尚书省曰:“唐、邓、颍、蔡、宿、泗等处,水陆膏腴之地,若验等级,量立岁租,宽其徵纳之限,募民田之,公私有益。”“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万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九月,命寿州、邓州、凤翔府等处皆置。海陵正隆四年正月,罢凤翔府、唐、邓、颍、蔡、巩、洮等州并胶西县所置者,而专置于泗州。”表明,泗州在宋元时期不仅富饶之极,且对于当时盐运、榷场的研究都提供了可贵而且难得的材料

像这样的记载,举不胜举。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史料良莠不齐,有很多失实之处。随着古泗州城资源的开发,通过具体的考古研究、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对以往的历史文献去伪存真。譬如对正史中关于泗州城的记载究竟可信度有几?现在很难准确断定。但有了具体实物的印证或佐证,就可以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只有将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相互结合研究,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有关于泗州城的过去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历史。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推荐访问:史学 价值 浅议古泗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