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讲学中南海的重庆籍史学家

时间:2022-12-17 15: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近几年,一位重庆人在中国史学界很活跃,许多高层学术活动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讲座都有他的身影,他甚至还受邀走进中南海,面对面给江泽民同志讲历史,中共中央办公厅根据江泽民同志指示,将他以及另外7位著名史学家在中南海的讲稿汇编成集,加上按语发至全国县团以上单位,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参考,这个讲稿集就是后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出版、名噪一时的历史名著《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的蓝本。

这位重庆籍学者叫庞卓恒,重庆市铜梁县小林乡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休斯顿大学亚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永远忘不了的重庆

2005年2月25日,庞卓恒教授应邀在“重庆市领导干部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讲学。讲座是重庆市委为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提高执政能力所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层次较高,主讲人都是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包括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中科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齐康,《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执行主编胡惠林,中国比较文学权威、北大教授乐黛云等。庞卓恒讲《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在对上下数千年世界文明进程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探寻文明兴衰规律,展望21世纪前景。这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视角新颖,见解独特,学术界评价很高。

几百名各级领导干部前来听庞卓恒讲史,其中包括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他们对国内前卫学术信息极感兴趣,然而庞卓恒的一句开场白却让他们大出意外,庞卓恒说:“我的学术兴趣和学術基础是在重庆培养的。”

庞卓恒这样说,并非客套。

庞卓恒出生于抗战时期,在战乱中度过整个少年时代。那时常有轰炸重庆的飞机在老家上空掠过,发出刺耳的啸叫。他求学的平滩中学改建于一座文庙,教室阴暗、潮湿,冬天如同冰窟,几乎所有学生都生了冻疮。有的贫困生中午还吃不上饭。庞卓恒每个假期都得拣狗屎,然后挑到集镇换回一点灯油钱。在这种环境里,庞卓恒学习很用功,心灵深处有股试图改变命运的强烈冲动。

平滩中学校长李岑西有个女儿叫李国音,是中共地下党员,因为这层关系,1946至1947年间先后有5、6位地下党同志转移到平滩中学,以教师身份隐蔽下来。这些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教师的到来,打破了平滩中学的闭塞和沉闷。他们在课堂上分析形势,抨击时弊,还以接触大自然的名义把学生带到僻静山沟,轻声讲述“山那边有好地方”,并且教唱解放区歌曲。在他们引导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庞卓恒十分向往老师介绍的那种新的社会。因此当1949年底家乡解放,他就满怀希望地扑入了新社会的怀抱。1950年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久到新组建的铜梁县文化馆,做了一名新中国的文化使者,那年他15周岁。

文化馆负责人叫严荫岗,是平滩中学那批地下党老师之一。在严老师带领下,庞卓恒采编新闻,办宣传栏,张贴标语,还下乡下街道办扫盲班,也参加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在教育和被教育中,庞卓恒对新社会制度有了更本质的认识,思想迅速升华。

大约8个月后,由于文化馆缩编,庞卓恒报考了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位于重庆市中山一路,1951年春天,庞卓恒来到重庆。

那时重庆是中共西南局机关所在地,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重庆处处充满勃勃生机。庞卓恒进步更快。

经过短期培训(原定培训6个月,因表现突出,3个月就提前结业),庞卓恒被分配到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人事室,成为一名年轻的人事干部。

那时学习空气浓郁,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西南局的所有干部都参加了“干部业余政治理论学校”的学习,着重学习政治理论,也学习经济建设知识。有初中文凭的庞卓恒属于“知识分子”,何况还有一定工作经历,因此他除了经办一些具体人事业务并兼任机关团支部书记外,还担任了本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员。

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与西南工业部同在一个“干部业余政治理论学校”,总校长是时任西南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每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单元,各单位的教员和辅导员先要到西南工业部礼堂听万里同志的报告,即所谓“先学一步”,庞卓恒因此有幸多次目睹万里的风采。那时的万里,30开外,风华正茂,又有丰富阅历,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理解,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善于把深奥的理论同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给人留的印象特别深刻。半个世纪后,庞卓恒回忆起当时情景还激动不已。毕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庞卓恒第一次系统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知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可以说,他几乎倾其一生精力对社会文明规律的思考及研究,就是在重庆的这些学习活动中打下的最初基础。

在重庆的日子里,1953年和1954年对庞卓恒有特殊意义,这期间发生的几件事在他一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件事发生在1954年夏。他由于工作出色,出席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一级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会很隆重,特意选在新落成的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好几位西南局领导莅临了第一天的大会,贺龙还发表了精彩演讲,主题是青年人应该怎样树立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贺龙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那天他一身戎装整饬无爽,连风纪扣都严严实实,加上独特的小胡子,显得威风凛凛。他在热烈的掌声中健步走上讲台,摘下军帽放在讲桌上,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青年们。对这些革命后来者,贺龙说话坦荡、率直。他说:“同志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革命吗?革命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场下哗地响起一片笑声,会场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贺龙由浅入深地讲解为什么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道理,勉励青年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志向和事业。他讲得非常有激情,先是解开了风纪扣,继而解开所有衣扣,再后来干脆脱掉外衣。他只穿一件衬衫,挽着衣袖,不停地打着手势。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年轻人的心,会场里鸦雀无声。庞卓恒听呆了。贺龙的风采和激情,让他看到了一个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到了正义的力量。庞卓恒后来回忆说,当时真感到有股巨大的力量在召唤着、推动着自己,周身的血在脉管里急切地涌动。

另一件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1953年9月,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西南局从各有关单位抽调干部组成农村工作队,庞卓恒作为队员之一被派往南川县农村,前后工作了几个月。

工作队出发前,西南局农村工作

推荐访问:中南海 史学 讲学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