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改革开放以来党建问题的演变研究

时间:2023-01-04 12: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一直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问题,并根据具体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提出了不同的时代命题: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系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建问题的演变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当下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完成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建问题;演变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7)09-0038-04

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便随之展开。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党的建设是根据具体条件下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而展开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建问题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内容也是不相同的。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要解放思想,走出一条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新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深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与时俱进新理念,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继往开来,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新思想。至此,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党建问题的演变有利于新时期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一)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从国际背景上看,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国际冷战局势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初露端倪,各国都在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与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改革成为历史潮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党的领导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从国内背景上看,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冲击,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问题凸显,党的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加强党的建设、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而社会上,人们思想落后、精神禁锢,尤其在“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党队伍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遭受了严重破坏,也极大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着新任务和新工作,要求大家能够尽快地适应和熟悉新的实践,加速实现这一过程,也必然是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过程,必须要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从理论渊源上看,邓小平提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思想,与其个人的经历、阅历是分不开的。邓小平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他对中国国情、党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的认知和了解都为其党建理论的制定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与要求

邓小平曾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是我国党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其内容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重建思想路线。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子的思想,就会导致什么样子的行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必须先要解放思想,重建思想路线,将思想路线纳入正确的轨道。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实施”。[1]

第二,制度建设是保障,加强制度建党。制度建党是邓小平在重建思想路线之后对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充实和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涵,使之更加具有系统性,切实加强“以制治党”“以制制权”。

第三,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坚实组织基础。每一个党组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构成机体,要不断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首先,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未竟的事业,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做出符合历史和实际的正确答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关头稳定人心,并找到了一条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正确道路。

其次,邓小平站在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之上,冲破层层阻挠,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树立党建科学理念,不断创新党建实践特色,使党的建设更具时代性。

当然,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党建改革的速度过快,使很多党员干部一时难以适应;对党建思想改革的力度过大,很多党员干部接受得有些吃力等等。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从国际背景上看,“八·一九”事件的爆发,使苏联迅速解体,从而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了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东欧国家改旗易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前进的步伐放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散布‘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最大空想’‘21世纪将与共产主义无缘’等言论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和中国共产党”[2]。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國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等都使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考验。

从国内背景上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不断面临新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求利性原则、利己主义思想等。如何正确地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增强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从理论渊源上看,江泽民同志在担任地方和部委的领导工作之际,积累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储备,同时也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江泽民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的总趋势和新变化,根据党的建设的问题和要求不断调整路线和方略。

(二)内容与要求

江泽民曾说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理论和学说也应该是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衔接的。

第一,坚持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曾说过:“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路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3]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的行动,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对党的性质、宗旨注入新的活力,赋予丰富的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我们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运用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加强了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三,不断探索和推进党的建设新方向。江泽民强调党的建设要以思想建党为抓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武装,以“三讲”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如他所指出的:“党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来自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基础牢固,党的政策方针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三)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首先,在江泽民执政期间,他始终围绕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不懈探索”[4]。

其次,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给全党和全国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指导了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进行党和国家建设的最直接的理论武器。

当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江泽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命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发展经济政治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重视的程度不够,社会发展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从国际上看,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世界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多极化更加明朗,经济全球化更加紧密,文化交融化更加显著,各国政党的政治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的财富急剧膨胀,社会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的凸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构成了党建科学化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

从理论渊源上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想的提出继承了90多年来在党的建设道路上的宝贵经验,并对这些积淀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新突破。同时,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建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

(二)内容与要求

第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胡锦涛曾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新时期新实际新情况出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继续前进,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5]。坚持对党的建设理论进行新挖掘和新解读,树立党建为民的新标准。

第二,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面对新的历史情况,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要坚持用制度对人、事、物的管制,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6]。制度是手段也是保障,要用科学的制度为党的建设提供规范有序的体制和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与执政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运用领导方法和执政技巧,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在新的起点上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道路。

(三)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从理论成效上来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从实践成效来看,它在重视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将重心逐渐转向对党自身的严格管理和对人民的重视,保证了国家实力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巩固了人民对党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真正了解科学化的本质内涵,在党的管理体制机制上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科学化要求的现象。

四、全面从严治党

(一)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从国际背景上看,虽然各民族和国家间的冲突和对抗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合作与共赢仍是基本路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一些国家尤其是周边的一些国家与我国的摩擦不断,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7]。

从国内背景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开展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日益严峻,促使中国共產党必须要从自身建设入手,“切毒瘤、通血管”,全面从严治党。

从理论渊源上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既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优秀文化中“法制”“廉政”等积极思想的传承,更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深刻分析新时期国情、党情而作出的重大策略。

(二)内容与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一,思想教育从严。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新阶段,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就要时刻坚守共产党人的追求和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干部管理从严。从严管理干部,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养成,规范行使权力,树立优良作风,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正视自身的担当,认真學习党章知识,按照党规党纪办事。

第三,作风要求从严。作风优良,党的建设就会显示出蓬勃生机,反之,党的建设则会一片混乱。习近平提出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作风建设,不能只“刮一阵风、下一场雨”,而是要经常抓、长期抓,使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先进化。

第四,组织建设从严。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期间就曾深刻指出:“基层就是基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8]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深化民主集中制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要求发展党员,严格加强组织建设。

第五,制度执行从严。制度规定是党的组成和运作的依据和原则,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可靠保证。要不断提高党的制度执行力,认真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等等。

(三)理论意义与实际成效

从理论上看,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和运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从现实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和有效运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新世纪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小结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每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必须要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建问题上,每一届领导集体都根据不同的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进行着具体的转变和创新。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思想建党到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制度建党、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工程建党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科学建党再到新时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从严治党,从逐步加强党的建设再到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建设党、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到逐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建问题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执政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6.

[2]李知明.江泽民党建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8-9.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4]徐永军.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J].党的文献,2012,(5):91.

[5]崔英会.信息化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之促进作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46.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7]徐永军.全民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点[J].党的文献,2016,(06):13.

[8]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1.

责任编辑:任芃扑

推荐访问:党建 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