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文化振兴论坛会议综述

时间:2022-12-13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构应使乡村文化能够连接现在和历史。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应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艺术与产业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共振的结构中发挥作用,为乡村营造获得感与幸福感。古村镇的改造应坚守权利保护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执行者,应处理好对中央政策的忠实理解与执行政策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关系。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统农业文明中注入现代文明的路径,实现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关键词] 乡村建设与艺术审美;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泸州共识

[中图分类号] G249.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5-0122-04

[作者] 马芸芸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成都 610072

黄俊棚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成都 61007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价值、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全国乡村文化事业发展,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美学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12月25~26日在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共举办“乡村文化振兴论坛’’。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议乡村文化振兴大计,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形成“泸州共识”,对新时代发挥学界对乡村文化振兴的认识建言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审美原则与战略思考

在主题会议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围绕乡村群众的艺术担当和艺术在乡村振兴中應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提出让艺术回到乡村,回到它的起源地、回到它与乡民生活浑然一体的状态之中,是乡村文化振兴中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牛克诚还提出艺术与产业必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共振的结构之中,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为我国全体农民营造具有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美丽乡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徐碧辉以区位多元化背景下的乡镇文化审美构建为题,提出乡镇审美文化中的具体的举措,探讨了在审美多样性下的乡镇审美文化建设。认为对于古镇或古村落的改造重建目标,应在传统和现代中寻求平衡,不应仅仅是为历史、甚至为商业用途而塑造历史旧貌,而应是让人宜居乐居。上海社科联《上海社科界》杂志主编许明认为政府应有机地控制城市与乡村互动有序的发展,即把控乡镇消失的时间和速度,甚至加强城市对乡村的反馈,减轻我们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城乡互动付出的代价;并建议乡村多建博物馆。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文胜则认为处理好农业的资本问题、土地的问题和制度的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李健认为古村镇的复兴应该坚守权利保护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权利保护即无条件地做好古村镇保护工作;区别对待即是全面评估古村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视古村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保护策略;保护工作的中心应当向历史文化意义重大或经济价值较高的古村镇倾斜。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向宝云研究员探讨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外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乡村文化振兴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战略思考,一是乡村文化的价值重构应使乡村文化能够连接现在和历史,也能连接城市;二是文化经济的这个空间中的新农村建设,它的目标应该是让农村更加异质化以建设城市;三是文化的社会秩序,乡村文化在我们的社会治理之中,应当发挥它的这一整合作用。

二、发掘乡村文化振兴的多维因素

大会还设立了三个分论坛,近百位学者分别就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问题从不同维度,各自侧重地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探讨。

1.关于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

关于如何发挥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学者们从宏观视野、以理论参照为切人口提出构想。四川省社科院苏宁研究员以美学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中国传统美学应当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曹小鸥研究员认为中国农业社会的耕读文化现在应有新的内涵,“耕”是农耕和产业,系农村地方产业的结合,“读”是学习知识,耕读文化在当前特色小镇宜发挥独特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杭春晓认为乡村建设依赖的传统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应是精神空间与物化空间的结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汪欣研究员认为传统村落本身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小系统,保护传统村落十分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者们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实践亦提出思考,四川师范大学任平教授认为,乡村文化振兴应盘活新乡贤的价值资源,积极为新乡贤开启回乡报乡的通道。天津社会科学院张美君认为我国乡村文化资源更多依附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内在转化动力不足,必须借助现代市场体系力量将消费需求激活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学者还提出应加强乡村具体的人口构成、生产生活状况等个案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和文化遗存的乡村应建立独特有效的发展模式等。部分学者还认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振兴,不是单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和社会制度的构成密切相关的问题,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存留不少问题,改革前期是农村单方面向城市输出人力、资金等,改革后期城市应对乡村反哺等。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刘祯贵指出,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执行者,对中央政策的忠实理解与执行政策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二者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

2.关于生态美学与乡村文化振兴

在新时代下的乡村建设应该怎样平衡乡村自发的力量与外部规划的力量,以及乡村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有自由生长力量的文化建设目标等。济南大学赵玉教授从生态美学的反思角度,阐述了对古镇复兴的启示意义。西南大学张冰教授认为从园林美学的角度看,我国古镇建设富含十分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国艺术研究院缑梦媛认为艺术家的乡村建设应有生态保护意识,为乡村建设服务的艺术创作不应是简单复制。还有学者对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中的生态美学愿景提出具体策略,比如划定乡村文化保护区范围;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驱动力。

3.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

与会代表就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是干部还是农民,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哪些方面需要传承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普遍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最高目标至少应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目标,即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提高农民的素质,重构农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乡村文化生态的目标,即通过乡村振兴使乡村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低俗文化的侵蚀;三是经济目标,即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让农民在乡村转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认为乡村文化振兴应与复兴相结合,认为乡土文化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应重视礼乐文明的建设,发挥礼乐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省政府文史馆马正平研究员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探讨,认为家谱文化可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乡村文化振兴·泸州共识

最后,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代表论坛发布了“乡村文化振兴·泸州共识”。共识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成长的家园,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化凝聚的乡土人文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在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二是理清乡村文化新的思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功能,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在传统农业文明中注入现代文明的路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肖华堂)

推荐访问:振兴 综述 乡村 会议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