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清明节诗词13篇

时间:2023-06-21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清明节诗词第1篇《朝中措·清明时节》宋代: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赏析: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诗词13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诗词13篇

清明节诗词 第1篇

《朝中措·清明时节》

宋代: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赏析:

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二句,作者此时心口难言,无心看花,但作者却使梨花有感,冷眼旁观作者雨中的狼狈,责怪作者不思故土暖被,却对他乡山水花木如此病情苦恋。作者的此番“遭遇”有口难言,而其中源由,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下片“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舞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

《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 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节诗词 第2篇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赏析:

这首诗写清明节怀友,在清明这一天,园林风光更美好,晴朗的天气里,暖风吹起柳絮,因为寒食节刚过,新生的火种点燃,使得家家厨房冒出了炊烟,这使得作者非常怀念朋友,最后向朋友发出邀请,你什么时间能过来,我们一起在落花前喝酒。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赏析:

清明节有踏春赏花的习俗,而诗人却选择了关上门,独自睡觉,在一片寂静中,只有杨花好像来寻找、探望,被风时不时吹到床前。诗人表达了一种自在洒脱的情绪。

清明节诗词 第3篇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 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赏析:

作者王禹偁(954—1001),北宋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因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任团练副使时所作。

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

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

颔联表面上看是恼人的春,实际上是让诗人惊心的“闲”。颈联的“夸”与“斗”两字生动传神,用拟人手法凸显春天的生趣,同时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被贬愁绪与眼前的大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希望回归自然、脱离世俗的愿望。

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整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言浅情深、意味深长。

清明节诗词 第4篇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清明节诗词 第5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清明节诗词 第6篇

1、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3、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6、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7、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9、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1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2、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4、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8、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9、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0、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清明节诗词 第7篇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清明节诗词 第8篇

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清明节诗词 第9篇

传说在远古时期,混沌初开,天地还未完全分离。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人们因此失去了家园和土地,生活在洪水横流之中。人们深受洪灾之害,当时有一个名叫舜的部落首领,就命令禹来治理洪水。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他知道河伯画了一幅黄河河图,于是找到河伯求治水的河图。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您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大禹展开图一看,图上圈圈点点,把黄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地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的水患解除了,瞬间天清地明,百姓们欢呼雀跃,齐声叫好:“清明啦,清明啦!”为了纪念这一有着重大意义的日子,人们把水患除去的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来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后人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建造了禹王宫、禹王庙、大禹陵等以示纪念。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周边数万的人们都会赶到山顶,向禹王朝拜。

清明节诗词 第10篇

1、《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3、《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4、《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5、《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谚语

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清明节诗词 第11篇

1、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7、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9、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1、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清明节诗词 第12篇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推进我校节日文化建设的实施,利用我国人民缅怀先人、仁人志士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清明节日主题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

二、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调查分析资料,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辉业迹,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选取一位英雄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民族英雄;
弘扬民族自主意识、反对崇洋媚外的优秀民主人士;
革命先烈、人民楷模等)或者反映民族精神的事例,展开调查,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查阅书籍史料、网上浏览、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了解英雄的生平事迹,剖析英雄(事例)所反映出的典型的民族精神,在班级里开展“忆先贤”故事会。

3、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与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小处着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不屈不挠、探索创造、追求真知、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在班级中开展“展望未来”讨论会。

4、利用午休时间,通过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开展“百年白求恩”影视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这部影视片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烈白求恩的事迹。

5、开展一期“话说清明”的专题电视台节目,了解清明文化的内涵、来源等节日文化。并利用不同的"时段,对各中队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展播。

6、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代表去朱泾公园祭扫无名烈士墓,了解为朱泾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烈士们。另一方面,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日中,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节日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与长辈一起去扫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扫,做文明的小公民。

清明节诗词 第13篇

《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 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 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推荐访问:清明节 诗词 清明节诗词13篇 清明节诗词(实用13篇) 清明节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