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汉未央宫遗址相关民间历史记忆与保护开发现状调研

时间:2023-01-17 13: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汉未央宫在唐之后彻底破败毁弃,成为聚居区域,逐渐形成十数个村庄。村民在与遗址长期的共存共生中,传承着未央宫有关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无疑是珍贵的民间史料。但随着遗址保护的开展,这些村落已被拆迁。对这些民间历史记忆进行充分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是未央宫遗址保护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未央宫遗址;未央村落;民间历史记忆;遗址保护

1 未央宫的荒废与村庄聚落的形成

《史记·高祖本纪》载萧何营建未央宫事在高祖七年(前198年),“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自此未央宫一直作为西汉一代的皇宫使用。接下来的近九个世纪间也多作为皇宫而存在。在唐代随着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城的被废弃,未央宫也彻底遭到荒废。

未央宫荒废之后,陆续有百姓迁入,逐渐形成了十数个村落。起唐迄明,几经战乱饥荒,未央宫及其附近始终存在着村庄聚落。比如宋代,今天未央宫遗址的位置属于长安县管辖,清修的《西安府志》载有许多本县有功名的显士,下仅举数例:

杨昭俭,字仲宝,长安人。祖授刑部尚书、父景谏议大夫。昭俭登进士第……开宝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加礼部尚书,卒。

雷德骧,长安人。太祖时居谏诤之任,有直名。

宋涛,温舒子,长安人。端拱二年进士,知襄城县,以政绩闻。

仲补,世衡孙,长安人。知河州。

种师中,字端儒,世衡孙。历知邠州庆阳府。金人内侵……师中抵寿阳之石坑,为金人所袭,兵溃,独以麾下死战。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师中老成持重……诏赠少师,谥壮愍。

上举五例,都可一窥宋时长安县当地家族发达之盛况,有杨昭俭一家祖父孙三代都为官的,有一代中两人为官的,如种补、种师中兄弟。由此看出当时这些家族实力之盛,人口之丰。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未央宫遗址上的村落,主体则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比如位于未央宫遗址南部,东南马寨村的西边的西马家寨村,形成于成化年间在此处的兵屯;又如未央宫遗址东南角的东张村,在明末清初由雁塔吕氏迁居此地而来,其余的村落也都形成于明末清初的迁徙屯兵。

2 未央宫遗址上旧有村落的历史记忆

唐代灭亡后,未央宫彻底被荒废,在原来位置上逐渐形成村庄聚落,这些聚落上的村民,在与遗址长期的共生共存中,传承着未央宫相关的历史记忆。一方面,是一些关于未央宫各个宫殿建筑以及有关的人和事的口头传说;另一方面,是在遗址上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与遗址的物质接触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遗址的特征特性,以及参与早期的一些朴素的考古发现与工作。正是这些口头传说与物质实践,构成了遗址上旧有村落的珍贵历史记忆。

原有聚落上的村民口头流传着对于未央宫各宫殿有关人和事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有的可对于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村民周民俊说:“我们这的人把那段土城墙(周河湾村地处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北部,新莽末期长安城荒废于战火,有段城墙即被大火烧成红色),叫做‘红城岭子’”显然,这就可以为我们考察新莽时代未央宫具体的毁坏状况提供一定的线索。村民王稳正说:“用花椒和泥土涂墙壁,大老远就能闻见香味,皇后住的椒房殿就是这样得名的。”而卢家口村则流传着一个叫“长安城夜走汴梁”的故事。巧的是开封那边也有类似的传说。通过这个或者这种类似的传说,我们可以考察两地民众唐宋之际长安城和汴梁城的兴衰的感受,为唐宋城市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村民在遗址上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与遗址的互动,则为为我们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视角。未央区周河湾村一带的特产“罐罐馍”,花纹是使用西汉的瓦当压制的,这些瓦当都是村民乃至在遗址发现的,村民周民俊说:“以前地里面还能挖出来灶具、金簪、钱模子等汉代的东西,瓦当、下水管这些也很多。”可见过去村民与遗址以及上的遗存交流之频繁。还有上世纪90年代东南马寨村许多村民栽种苹果树,给村周围挖坑埋草、埋玉米秆,挖出不少“长了未央”“上林”“万寿无疆”字样的瓦当残片;整地时经常能见到“五铢”“大泉五十”“万国通宝”之类的古钱和瓦当残片。更有直接参与科学考古者,如解放以来,大刘寨村民曾直接参与三次考古勘探:1961年~1962年未央宫遗址的勘探、1975年~1977年的武库遗址的勘探以及1982年的椒房殿遗址勘探。像这样与文物的直接接触,每村都有,这过程中每日的切磋观察,村民都积累了许多未央宫遗址和文物的特征特质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是珍贵的财富。

3 历史记忆的保护是遗址保护的应有之义

当前未央宫遗址上的村落已经完成了保护拆迁,全面的遗址保护,包括绿化、重点文物的保护(原状保护、覆土保护、地面模拟表示、地面砾石标识展示、考古现场展示视窗展示等方式)已经开始。笔者实地考察所见,目前的遗址保护的施工正在进行,遗址保护区规模已可见。但是,从遗址保护的方案和实际来看,简单地将原有的未央宫遗址上的村民进行拆迁,虽然可以加强对于遗址的物质层面的保护。可殊不知,曾经在遗址上与遗址共生共存的村民们,他们流传的关于未央宫的人和事的传说,关于未央宫遗址遗存和文物的接触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都应该加以珍视。遗址的保护,除了物质层面的遗址、遗存保护外,也应该保护这些精神文化层面的遗产。上级部门在制作未央宫遗址保护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让这些了解未央宫传说、与文物有过直接的接触、有丰富的遗址保护经验的原村民参与到一致的保护过程中,比如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未央宫遗址的日常维护,经过一定正规培训后在遗址区内对游客进行讲解工作。这些,都无一例外有利于遗址的保护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西北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汉未央宫遗址相关民间历史记忆与保护开发现状调研——以2013年拆迁前遗址上的自然村落为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017

参考文献

[1]史记.中华书局,1959.

[2]乾隆西安府志

[3]政协西安未央区委员会.未央村落(第三部).西安出版社.2014.

[4]西安市未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未央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罗书欣,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朱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

推荐访问:遗址 调研 现状 民间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