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贵阳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时间:2023-01-14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从五个方面分析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根据贵阳市的区位优势、交通资源、通信及信息资源、运输市场、商品流通及货源等物流优势资源,提出了构建基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区域物流中心政府和物流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资源;对策;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015-03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nstructing the region logistics center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Southwest transportation hing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Guiyang logistics industry, section advantages, transport resourc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transportation market, commodity currency and supply of good, etc.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logistics resource; countermeasures; Guiyang city

1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发展概况

贵阳市传统物流业发展始于1926年,经八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连接城乡,沟通全省;以商业储运、供销储运、物资储运为主的仓储业及以公路运输公司为主的公路运输逐步建立,为发展全省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货运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978年至2006年贵阳市的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14.05%(国内生产总值为11.05%),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公路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为最快。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机构来看,公路货物运输量占主要地位,为货运量的54%。贵阳市交通运输发展态势较好。

1.2物流企业结构

根据市统计局普查数据显示,贵阳市交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企业及其辅助性企业共162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企业94家。根据统计:(1)公路运输企业比重较大,运输企业共41家,公路运输企业34家,占83%;(2)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国有企业72家,占总数的76.6%;(3)以人数标准划分,大部分为小企业,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企业79家,占总数的84%。

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发展速度加快、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方式多样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1.3货运站场结构

1.3.1公路货运站场。贵阳市公路站场为4个,总占地面积12 575平方米。其中:贵阳货运北站位于三桥与北站之间,占地

2 075平方米,建筑面积1 467平方米;省汽车三场零担站位于延安西路,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仓储面积300平方米,每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 000吨;贵阳联运公司集装箱、零担中转站,位于火车东站,占地面积9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 500平方米,堆场面积1 500平方米,仓储面积2 000平方米,每年吞吐量15万吨,贵阳三桥驾驶员城,位于三桥与二桥之间,占地面积为1 000平方米。

1.3.2铁路站场。目前,贵阳铁路分局管辖的铁路货运站共31个,包括贵阳南站、贵阳东站、谷立站、大土站、贵阳北站、大寨站、都拉营站、蓬莱站、贵阳西站、花溪站等。贵阳南站为贵阳铁路枢纽唯一的编组站,该站管辖贵阳东站大型货场、南站货场及衔接的专用线。通过完成改扩建工程,接发解编列车设备基本完善,其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车辆数8 000辆以上,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2001年,完成货物到发量为902.1万吨。

1.3.3民航货运站场。1997年5月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通航,当年龙洞堡机场完成货物运输0.81万吨,虽然近年来货运量增长较快,但龙洞堡机场的主要功能仍是为客运服务,因此近期还不可能形成可观的货运能力。

目前,贵阳还没有一个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货运综合型站场,只有一些运输公司(场)自用仓储设施和停车场,其设施极其简陋落后,功能比较单一。

1.4物流信息建设情况

目前,贵阳市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已在少数企业初见规模,最为典型的是贵州省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货运信息中心。该中心依托华夏交通在线,为用户货运交易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收集和发布信息,为零担及批量货物集装、分发、中转、储存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信息系统。

1.5存在的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已被越来越被企业所认识和了解。当然,不可否认,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整体物流规划或已规划的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贵州省交通厅、贵阳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对贵阳公路枢纽作了总体布局规划,确定贵阳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建设5个综合性货运站、1个集装箱中转站、6个货运站。①但该规划仅从公路运输角度进行考虑的,没有纳入国民经济大系统来抓,尚未制定具体的发展目的,未建立专门组织实施部门。

(2)企业对物流认识不足,物流市场尚待培育。贵阳市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严重,由于就业因素、部门利益等传统因素的影响,企业无一例外地有自己的运输车队。物流尚未纳入供应链管理的整个环节。

(3)物流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贵阳市的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技术尚为20世纪80年代水平,基本上为机械程度不高的设备,导致物流费用较高、成本较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作业过程中效率低下,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4)物流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方式单一。从客观而言,物流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从单个企业而言,企业市场意识不强,包袱沉重,人才缺乏,为了摆脱企业的困境,不少国有物流企业搞多种经营,如批零市场等,即使硬撑下来的物流企业,其服务方式单一,仅靠零担货运等单一运作,管理手段落后。

(5)支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匮乏。传统的物流企业的职工知识更新慢,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人力资源面对现代物流技术所必需的物流技术管理、物流财务管理、物流营销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显得极为贫乏。

2物流资源现状

2.1区位优势

贵阳市作为交通部规划的45个主枢纽城市之一,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又是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开放型、多功能型的现代化城市,地处西南交通枢纽,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要依托的重要中心城市。是西南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湘黔、川黔、黔桂、贵昆四条干线在此交汇,贵阳南站铁路编组站位居西南第一;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港和通信枢纽之一。

2.2交通资源

贵阳市是全省和西南交通枢纽,201国道、312国道及102、301、103、104、306、302省道等8条公路交汇于此,构成以市区为中心,连接城郊区县(市),沟通省内外的放射状公路网络。随着全国“二纵二横”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形成,道路运输快捷、门对门、机动灵活的物流服务和一定运距内的经济技术优势将愈来愈明显。全市公路总里程为2 091公里,公路密度为26.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货运量为2 527.8万吨,周转量78 882.4万吨公里(1998年资料),目前共有营运汽车17 615辆,总吨位59 152.9吨,道路营运辆密度9.3辆/公里。

2.3通信及信息资源

贵阳市电信业务发展很快,乡级政府以上驻地电信光缆已开通,都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信息配载中心约有30家左右。

2.4运输市场已基本形成

零担运输业务发展较快,目前已发展到四十多家,如穗黔物流、全程物流等企业已初具规模。省内外线路主要是浙江、广州、福建、湖南、云南、重庆等。业务内容主要是收货、发货、分拣、仓储、整车装运。零担运输量7 250吨/月,月创产值200万元以上。

2.5商品流通及货源

贵阳市商品流通较大的企业是集贸市场和商业企业,货源主要有百货、建材、钢材、蔬菜水果、家电等,每月进出量在100~12 000吨不等,最长运距1 500公里,总货运量3.5万吨/月。工业企业的大宗货源主要是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总运输量20.2万吨/月,周转量1 298万吨公里/月,运输产值每月近百万元。

3发展物流产业的对策

关于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及相关的工作,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针对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比较优势,构建基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区域物流中心政府和物流企业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下:

3.1政府应作好物流总体规划,保证物流管理的统一与协调

(1)贵阳市政府应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贵阳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制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打破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按照国家有关物流规划,构建贵阳市物流通道。并且政府应调整适合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物流产业营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环境。

(2)有重点、分阶段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要以大西南物流量作为依据,与西南各地区物流结点应协调统一,并作为西南物流集散地来考虑,同时应避免物流中心的重复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物流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营能力、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强调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统一性,避免物流“泡沫”出现。

(3)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二是组成由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部门联席会议或部门间的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协调物流成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其具体办事机构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来承担。

(4)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协调物流行业的发展。

3.2培育物流市场,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实行行政联姻。2002年初,贵阳市贸易合作局选择了国内知名的深圳招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和省内的贵州穗黔物流有限公司、贵州商业储运(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物流提供方针对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主力电器(贵阳)有限公司、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等3家物流需求方的物流需求项目,开展了“推进第三方物流试点工作”。诸如此类的物流行政联姻,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竞争意识,引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有利于培育物流市场,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宣传,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对实行物流外包的工商企业,按一定的比例给予税收优惠。

(3)取缔马路货运市场及路边停车场,形成有序的市场格局。引导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进驻物流中心,与物流企业协作,促进物流市场的发展。

3.3盘活物流资产存量多途径整合物流资源

(1)母体裂变。传统物流企业可以实行“母体裂变”设立物流分公司。把企业中具有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作专业型、功能型物流服务。例如,可以把企业中的零担业务独立出来,组建快运公司,开展门对门、户对户的运输业务为用户提供专门化服务。

(2)鼓励物流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置换存量资产,对不适应的设施、不适合发展现代物流的土地(如市中心的土地)置换变现,用于新的投入。对因置换存量资产发生的税费应给予政策性扶持。

(3)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强强联合。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社会其它企业之间,以现代物流服务为目的,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有运输能力的运输企业可以与有仓库、有网络的企业组合,也可以与公路、铁路、民航组合,形成具有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物流集团。

(4)政府应积极引进境内外物流企业参与本地物流资源整合,以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

3.4重视发展物流配套产业,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1)发展物流相关的IT产业、机械、电子、物流规划及咨询业,形成物流产业链,促进贵阳市区域物流良性发展。物流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物流企业输送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而物流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可以为IT产业、机械、电子、物流规划及咨询业介入物流产业提供人力资源。

(2)注重培养物流人才,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要制定中长期物流人才发展规划,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高素质队伍,以人力资源为核心赢得市场。

3.5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1)贵阳市应建立一家权威的数据交换平台,按“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构建覆盖大西南的物流信息网络,基于Internet技术,使用VPN结构把物流信息网络连结起供应商、制造商、下游顾客以及区域物流结点。

(2)物流企业应利用物流网站作平台,建成物流信息化网络,接入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同时在物流管理中装备、CIS地理信息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EOS电子定货系统,以及在仓库中使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技术等,提升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以适应构建大西南区域物流中心的需要。

3.6开展大西南区域物流中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贵阳市政府应以大西南区域经济为背景,精心挑选一批物流重点工程项目,从资金、政策及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建成一批与“中心地”和“增长极”相适应的西南地区的物流形象工程。这样,既能满足区域物流各结点物资集散的需要,又能带动地区物流经济的发展。目前,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工程——贵阳二戈寨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贵州省计委的审批,现已进入实施阶段,它的建成将会对贵阳市政府规划的二戈寨物流园区起到示范作用。

注:①贵州省交通厅,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1998。

参考文献:

[1] 王茂春. 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设想及前景展望[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2(4):43-44.

[2] 王茂春. 贵阳二戈寨物流中心建设设想及前景展望[J]. 贵州交通通讯,2002(3):35-36.

[3] 杨挺,孙家康. 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J]. 物流技术,2002(3):30-31.

[4] 陈文玲.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4):53-54.

推荐访问:贵阳市 发展思路 对策 物流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