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

时间:2023-01-11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国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宙震旦系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具有矿床规模大,品位低,矿体埋藏浅,易于分选的特点,分布于江西中西部的新余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也属于该类型,该矿区位于原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主矿体良山铁矿区的西南延伸部位,是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后备资源地,该类型矿床品位虽然低贫,但矿石可选性能较好,开采条件较有利,储量规模较大,该矿区从1957年起开始江西省地矿局下属单位(于一九五八年至二零一零年间)历经50多年先后进行过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查清了矿床分布情况,笔者通过对前几代地质工作者的成果中进行反复分析、认真研究,并结合多年对该矿区矿山开采勘探工作经验积累,对该矿区的成矿规律得出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新余铁矿床;研究分析;重要意义

引言

该矿区区域构造位于钦杭东段结合带,江西境内中部南华造山带北缘,以武功山-北武夷隆起带西段武功山隆起东段的神山倒转背斜为主,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含铁岩系,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裂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裂发育。在此倒转背斜南翼上又发育一系列紧密排列的北西-北北西向同斜褶皱群,是赣西铁资源的主要富集区。

区域构造以神山倒转背斜为主体,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列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列构造非常发育,在花桥矿区明显见到;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松山群含铁岩系分布,沿铁矿层走向有一系列的紧密同斜褶皱群展布,区内构造分为三部分:(1)东部正常区:九龙山及以东构造线为北东东的背斜,由北向南依次出现次级褶皱,局部出现倒转褶皱,常出现规模不大轴面平行岩层的倒转或同斜小褶皱,微褶皱发育;(2)中部转折区:井头——冒顶庵间,岩层为正常层序,而到鸡婆寨、狮子山则为倒转层序。(3)西部倒转区:在扬家桥、松山长富构造线为EW方向,岩层倾向南西和北西,岩层层序与东部完全相反,是倒转层序,此区构造复杂,由北向难出现一序列次级倒转向斜、背斜褶皱,区内断层十分发育。

1 区域构造概要图

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以晚古界神山群和震旦系岩层为主,神山群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火山碎屑岩和炭质泥岩建造,震旦系岩为一套火山碎屑——硅铁质建造及浅变质岩夹类复理石泥砂质建造,矿区边缘分布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

铁矿主要赋存于震旦系扬家桥组中的硅铁质碎屑岩建造中,晋宁运动期,海底出现大量火山喷发,含镁铁-镁铁质火山活动,同时古陆风化剥蚀作用,两种富含铁质活动物为铁矿床的沉积提供物质来源;同时,由于海底火山呈间歇性喷发,使地壳不断振荡和海水成分发生变化,于是造成海盆中海水酸碱度(pH、Eh值)时高时低,和海盆中氧化带与过渡带界线时上时下的变化,这样致使铁质与二氧化硅等其它组分在同生沉积中亦呈有规律的变化;加上南华冰期中富禄间冰期温湿稳定的浅海盆地,为铁硅质建造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古气候古地理条件,在少部分陆源细碎屑物质的参与下,在海盆适当部位进行比较彻底的沉积分异后,出现了远火山沉积的硅铁建造;后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发生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阶段(温度310~350℃,压力2.3Kpa以上),使原始成矿物质由沉寂-成岩环境进入变质环境,针铁矿脱水变成赤铁矿或在某些有机质存在时也生成磁铁矿,部分赤铁矿和菱铁矿可生成磁铁矿,沉积的细碎屑岩系等变质为千枚岩、板岩等浅变质岩系,赤铁矿变为镜铁矿、磁铁矿,同时,在后期的褶皱构造作用下,区内岩层形成各种褶皱构造,是铁矿有利的富集场所。

区内矿体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东北段呈北东-南西走向,接下来呈南北走向,又过度到北东-南西走向,最后呈北西-南东走向,整体上呈一长“S”行分布,矿层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是一缓倾斜薄矿体,沿走向、倾向总体较稳定,延续性较好,局部受断层构造影响出现歼灭、缺失现象,矿层稳定性由东至西逐步变差,矿体厚度2-7米,倾角20-35°,倾角从上到下逐步由缓变陡。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自晋宁晚期开始,至燕山期有不同程度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期次、多成因、多类型的岩浆岩。区内前期主要是晋宁运动,火山活动活跃,火山喷发提供大量的铁矿源,是主要铁矿物质来源之一;后期加里东期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为矿区提供变质动力及变质热源,区内岩层大量裂隙中的石英晶洞构造、矿石中的石英条带均是后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之一,区内岩浆岩多处出露,如山庄岩体、金滩岩体,超基性岩体出露于神山、岭上一带;中酸性岩体,在矿田南缘分布;脉岩从基性到酸性,矿田南北两侧都有零星分布,岩体有岭上超基性岩体(墙);上庄和城上花岗岩体,脉岩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闪斜煌斑岩脉、石英脉等。

区内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为绿片岩相,由石英片岩、千枚岩、绿泥千枚岩及磁铁石英岩组成;区域变质作用使矿石中的燧石和铁氧化物发生脱水和重结晶,原来沉积铁矿中的氢氧化铁经脱水和重结晶作用变为磁铁矿或赤铁矿;矿石中蛋白石结晶为石英;随着变质程度加深,矿物颗粒显著增大,所以区域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导致矿物颗粒大小的不同分布,从铁矿物颗粒大小分布看,下坊段最粗、巴丘其次,花桥矿区最小(多次选矿实验及生产中也得以证实),在选矿流程相同、同等磨矿粒度下坊矿区铁精粉品位比巴丘的高1-1.5%;巴丘的比花桥的高2-3%;同时不同的变质程度还导致矿石类型的不同分布,区内铁矿石主要有三种类型,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条带状绿泥磁铁石英片岩、绿泥磁铁石英岩;其中以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为主,随变质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一定规律:,沿矿层走向从东到西表现为逐渐由以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为主,过渡到以条带状绿泥磁铁石英片岩,再到绿泥磁铁石英岩型,下坊矿区主要以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为主,巴丘则以条带状绿泥磁铁石英片岩为主,绿泥磁铁石英岩次之;而花桥矿区则以绿泥磁铁石英岩为主,条带状绿泥磁铁石英片岩次之;充分说明区域变质程度由东到西(即从下坊到花桥区)是由强到弱的关系,这从铁质颗粒右大到小也足以证明。但在厚度方向则表现为由绿泥磁铁石英岩——条带状绿泥磁铁石英片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过度关系;从矿物组合、矿物相、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来看:下部以磁铁矿、黑云母的矿物组合为主,铁矿层以上则以绿泥石、白云母、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主;从矿物相的分析可以看出,则从含铁矿物相变为铁镁矿物相,再变为含镁矿物相;上述变化也反映了该区当时的沉积环境是从氧化环境到半氧化环境再到还原作用环境有规则的变化过程,铁矿层的形成则为半氧化环境下的沉积产物。

2 结束语

从上述可以看出,该铁矿床的形成主要为晋宁运动前后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碰撞造山,沿钦-杭结合带南部发生强烈运动形成了一个大陆边缘裂谷浅海,裂谷期强烈的富含镁铁质火山喷发和古陆风化剥蚀作用,为铁矿层沉积提供了物质来源,以及后期强烈的、多期次构造运动,使该区地层和矿源层同时发生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新余式铁矿床。

作者简介:叶文松(1964,7-),男,民族:汉,籍贯:江西贵溪,学历:大专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推荐访问:新余市 花桥 成矿 矿区 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