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三区联动”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研究

时间:2023-01-08 20:1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高校的服务社会职能日益突出,大学生创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和所在区域经济需要联动发展,“三区联动”在大学生创业集群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方面具有先导优势,本文通过“三区联动”内涵与理论基础,阐释大学生创业以及相关问题,提出构建以大学生创业为动力的联动发展模式,从而促进“三区联动”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三区联动;大学生;创业平台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在国家和地方制定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础上,学校应突破自身的局限性,积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政府、企业等通力合作,借助大学校园资源,应用科技园区这一载体,实现资源配置融合和贯通公共社区,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实现“三区联动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多方合作放飞大学生创业梦想”,并形成“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园区合作——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跟踪指导与反馈”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营造积极创新、敢于尝试、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氛围;发扬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提高自我管理、适应、整合能力,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拼搏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总之,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创业和就业。

二、“三区联动”的内涵价值和理论延伸

(一)内涵价值的提出与借鉴

“三区联动”是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在这种融动模式中,三区承载和负责不同的功效和职责。大学校区承担科技创造与高端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和延展力;而科技园区负责科技与技术的贯通融合,承担科技孵化和技术创新职责,是提供科技人才发明创造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基地,对产业创新、能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具有关键作用;公共社区较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而言具有独特的功效和特点,是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的资源配置区,承载着服务与互联的功效,对于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有着生活服务与交流互动的环境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把科技创造与高端人才培养,科技与技术的贯通融合以及社区的服务与互联有效融贯起来,建构三方互联、融洽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用的新型模式,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区发展新模式。

“三区联动”内涵模式和外延拓展最早来源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杨浦区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接壤。杨浦区内有复旦、同济、上海财经、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等20多所大学校区与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高端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的高校集聚区。

(二)“三区联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RISE)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研判关于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NGO等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和融通程度,几者之间的科技创新与系统互联的关系可以导致区域经济的急速发展和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不仅阐述了创新和科技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重要作用,开阔了创新能级的研究范畴和理论价值,同时为研究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制内容和体制方位的借鉴,成为政府决策和一体的重要方面。“三区联动”在此理论的构建下发展与成熟起来,在理论框架和应用体系范畴内,“三区联动”更多的是采取了理论精髓的提取和应用实践的汲取,在体制机制建设和战略式创新系统应用方面采取积极与主动的方式。

三、“三区联动”实施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在区域创新与能级提升中的主导作用

在“三区联动”实践和发展进程中,政府始终在政策决策、资金支持、项目引导、区域规划、宏观协调以及统筹安排中发挥作用。政府可以有效协助大学园区的产业规划与系统升级,帮助科技园区在政策引导、引进企业、吸纳资金、扩大规模方面进行相关指导,促使科技园区科学化与合理性运行;政府对于大学校区而言,即是管理部门又是协助部门,通过相关职能的衍生,充分发挥大学校区对接科技园区的纽带作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公共社区是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和丰富精神层面需求的丰裕沃土,政府通过相关的联系,加强校区与科技园区之串联,把产业与科技链接、知识与群众共享、创新与人文结合,很好地发挥了资源主导和项目化推进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政府在区域创新与能级提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区域经济转型和发展,对区域产业战略调整与提高承担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强调“三区联动”各方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延续

“三区联动”模式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视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三个同等重要的创新主体,强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强调通过互相融合、联动发展的方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提升和有效运行。 “三区联动”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更多地体现出是以一种制度安排的形式推进联动,社区政府表现的积极性和发挥的作用相对而言更为突出。但随着“三区联动”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区联动”的实践进一步深入,校区、园区和社区三方将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利益相关的平等主体,共同推进区域的创新和发展,真正实现大学与城市在推动科技与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最大化的综合效用。

(三)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和集聚产能的价值所在

构建具有国际化、专业化与集聚性于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系统需要中小企业在区域整合和集团化进程中发挥凝聚和集聚效应。中小企业相关的计算机产业、微电子制造、生物化学项目及医药器械等相关行业伴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集聚和发展,这些相关产业在生产加工和产能布置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集聚化的产能效应促使相关行业进行有对接性的互通,相互直接的配合与合作越发密切。企业与高校、政府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具有高端的、专业化的系统网络关系,这种协作与配合加速了大学园区、公共社区以及科技园区信息的传播和发散,加强和区域系统能级改善与升级,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功效显著。

四、在扶持大学生创业和搭建创业平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方面,创业理论基础教育扎实,但创业实践教育和跟踪指导滞后,使学生在创业时受到实践经验的约束。大学生经过创业相关培训之后,对创业充满激情,但他们也意识到经过知识、技术的转化进行创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造成他们创业意识与创业执行呈现差距。因此,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阶段,大学生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创业实践和学校的后期跟踪指导,以积累创业实践相关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对创业大学生缺乏前期了解,造成扶持没有针对性。在当前的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对扶持大学生创业都有非常优惠的政策,例如免费提供场地,提供创业资金以及提供开业指导专家咨询等。但对每个创业大学生的具体需求情况缺乏了解,因此在进入园区创业的前期需要高校进行介入,将创业教育的后期跟踪指导与园区前期的扶持进行接洽。

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扶持体系和联动的创业平台。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背景下,各方创业扶持政策层出不穷,都在尽可能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奔波于各个环节,在创业初期阶段,没有系统的扶持体系和专门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个环节的咨询和服务,在创业平台方面,也没有相对成熟的联动机制,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

(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应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不遗余力

高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无论是传统的技术项目,还是成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都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先天优势和有利资源。因此,高校为大学生采取技术驱动型创业,以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为项目依托的高层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科技园区将利用政府所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依托高校在教育、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给予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实际操作平台,并在纳税、资金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吸引已经在创业平台上孵化成功的项目进入更高层次的推广与合作,并以此带动产学研的全面合作。

(三)融合、联动不够,导致创业平台作用发挥不足

通过高校、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袂搭建的大学生创业平台,无论是在高校的创业教育方面,还是在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方面都为了力促大学生成功创业。但由于当前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联动机制,导致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发挥不足,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五、大学生创业和搭建创业平台方面对策与路径分析

1.在扶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者优势和各自的需求相结合,创建全新的扶持体系。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需求,根据当前的情况须在三方相互合作和联动上建立一套整体和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机制,将“三区”的共同需求以及各自如何发挥其特长并合理利用其优势资源,并在“联动”上进行探索和突破,最终建立在“三区联动”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服务平台的机制。

2.建立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按三方各自需求和诉求,根据市场经济相关原则和相关经济区划规范,要在大学建立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专业化与科学化处理与公共社区以及科技园区的业务往来,在专业机构的运作下,达成相关共识。在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同时建立相应机构,对管理和服务大学生创业以及与高校相关事务进行接洽。

3.注重后续跟踪服务和接力工作。在高校方面,对经过创业培训并进入创业阶段的学生提供跟踪指导服务,继续关注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发展和需求;对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建立融通与互信机制,在吸纳资金和企业服务过程中提供相关支持和后续服务;对创业企业和高校而言,在资产划清和人员培训方面做到纹理清新,保证企业在人才安排、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大学在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培训方面享有优先路径归口,实现无缝化对接。

4.深入发掘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将创业和就业有机结合。大学生创业除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之外,更要关注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针对高校特点和学生需求情况,将创业教育和就业有机结合,以输出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学生为目标,建立以创业培训,创业团队建设,创业、毕业实习结合,创业、就业团队输出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天荣.区域创新系统动力论——兼论浙江嘉兴“副中心”打造[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陈秉钊,范军勇.知识创新空间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林莉.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访问:联动 搭建 三区 大学生创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