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14,“诺贝尔人”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时间:2023-01-05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让·梯若尔:谦虚而严谨的学者

在世人看来,他身材瘦高,目光敏锐,着装低调,为人十分谦虚,脸上总是洋溢着不温不火的微笑,而且他衬衫的颜色永远与外套十分和谐。今年,这位在业界早已声名远播的学者的名字终于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由于创立了“驯服垄断企业的科学”,他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让·梯若尔。

现年61岁的让·梯若尔出生于法国特鲁瓦,现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被誉为当代“天才的经济学家”。

让·梯若尔对经济学有着惊人的直觉,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快的反应能力使得一般的学者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他的脑子里好像随时可以冒出一个经济模型来。”这是外界对他的评价。而中国媒体人对他最深的印象是谦虚,凡是他不能回答的问题,他总是说,“这个我不知道”或者“我对此没有研究”。

当然,除了谦虚,他还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我曾经参加过他在武汉的讲座,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的理论体系具有独创性,令我们这些年轻的学者崇拜。”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教授张维对让·梯若尔记忆犹新。

当让·梯若尔收到获奖消息时,他感到难以置信。他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妻子和母亲,他的母亲已经90岁高龄。让·梯若尔说:“在告诉她这个消息前,我得先请她好好坐下来。”

人物亮点:他是一个天才,对经济学有着惊人的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让我们叹服;他是一个严谨的人,他知道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他做研究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会做学问更会做人,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

适用话题:天才、严谨、谦虚、做学问与做人

赤崎勇:荒野里的孤独前行者

在此次诺贝尔奖评选中,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村修二3人均获得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赤崎勇的蓝光LED技术备受瞩目。日本《产经新闻》在2014年10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评价赤崎勇为“荒野里孤独的前行者,只为那一抹蓝光”。

他在全世界都对氮化镓失望的时候,默默地坚持着,终于成功研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品质晶体,开创了半导体光源的新时代。而支持着赤崎勇坚定信念默默走下去的就是他那份愿做荒野里前行者的无畏。

赤崎勇在进入松下电器产业东京研究所的第9年,即1973年正式开始LED的研究。当时红色和绿色的LED已经普及,而蓝色LED的研发竞争才刚刚开始。

人们希望通过硒化锌和氮化镓来获取蓝光,但氮化镓由于电气性能的限制很难做出高品质的晶体,于是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硒化锌是最佳选择。然而,赤崎勇坚信无论是物理性能还是化学性能,氮化镓都比硒化锌稳定,优点也更多,只要努力提高晶体的质量,一定可以打开一条出路。而且30年代他曾经在名古屋大学从事过锗的单结晶化实验,所以有成功的经验和自信。

于是赤崎勇开始了一场背离主流的孤独之战。在1956年召开的半导体国际学术会议上,赤崎勇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没有得到一丝反响。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氮化镓的研究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赤崎勇通过在蓝宝石衬底上涂一层氮化铝薄膜、让氮化镓晶体在薄膜上生长的方法,终于成功研发出高品质的晶体。由此蓝色LED诞生,光的三原色终于齐备。赤崎勇的研究成果,将使信号灯和照明灯更换为更节能的LED灯,大型户外表演也将实现三色照明,蔬菜大棚也可以利用LED照明了。

2014年9月,赤崎勇在接受采访时雄心勃勃地说:“LED的普及将改变世界。我相信LED还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可能性。只要身体允许,今后我还会继续从事晶体、光、半导体的研究。”

人物亮点:赤崎勇在日本以毫不气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著称。他的一句座右铭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在许多研究场合,他都强调这种不懈和不气馁的精神。在一次对年轻研究人员的讲话中,他说道:“即使是失败,也绝对不要放弃。想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失败会如影随形。在失败的情况下,不要气馁、不言放弃非常重要。另外,对研究来说,直觉也非常重要,而直觉需要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培养。”

适用话题:坚持、毅力、不放弃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唤醒了人类命运的记忆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于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父亲是犹太商人,母亲是演员。他自幼喜爱文学,十几岁便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78年,他的作品《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他又获得了法国国家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然而这位文学巨匠面对媒体比较怯场,很少接受采访。恩隆德在宣读获奖结果时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法国知名,但在其他地方知名度不高。”

2014年10月9日晚些时候,法国加利马尔出版社编辑安托万·加利马尔告诉法新社记者,出版社已经将好消息告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向谦逊的他认为这次获奖有点“奇怪”,但他非常高兴。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被誉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类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的文笔纯正、锋利,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巨大反响。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此外,他在儿童文学与电影剧本方面也有建树。

人物亮点: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作品主要特点是回忆,形成历史的个人化回顾,代表一代人对自我的寻求,并有独特的寓言风格。他的一些作品在地理上“走来走去”,在时间上追寻自我,这种东西印刻在作品主人公的心底。他迷失了,通过种种方法去寻找。他的作品中更多谈到二战以后的个人化回顾,从而代表了一代人对自我的寻求。

适用话题:自我认识、谦逊、低调

马拉拉: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拉拉来自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地区,她的父亲齐亚丁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塔利班武装组织于2007年占领了斯瓦特地区,实施严厉的教育,并关闭当地女子学校,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在父亲的鼓励下,2009年,年仅12岁的马拉拉开始用笔名在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笔触来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马拉拉在博客中呼吁给予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引起外界关注,但也激怒了塔利班组织。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枪手登上了马拉拉乘坐的校车,质问“谁是马拉拉”。在确认身份后,这名枪手向马拉拉头部开了枪。

这一枪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伤势严重的马拉拉先后在巴基斯坦和英国接受治疗,最终奇迹般康复,很幸运子弹没有伤到她的大脑。伤愈后,马拉拉继续投身于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活动中。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老师。她要到联合国来,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2013年秋天,马拉拉出版了名为《我是马拉拉》的个人回忆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全世界读到,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么艰难。”马拉拉说,“我想讲我的故事,可这也将是6100万失学儿童的故事。我想让它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部分,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上学的权利。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马拉拉的事迹随着新闻报道传遍全球,激励了诸如印度、埃及、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女孩们。在这些国家,女性地位低下,女孩的很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今她们逐渐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为表彰马拉拉为争取妇女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所做的努力,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2日定为“马拉拉日”。

人物亮点:尽管她非常年轻,却已经为女童受教育权利奋斗多年。她的行为表明,青少年以及儿童也同样可以为改善自身处境做出贡献。马拉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的,她如英雄般奋斗,由此也成为了捍卫女童受教育权利的代言人物。

适用话题:大爱、教育、民族、觉悟

推荐访问:诺贝尔 食粮 带给我们 精神

上一篇:太赫兹物理学 下一篇:日本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