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

时间:2022-12-24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图书馆博物馆作为专业的博物馆,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延伸,是让观众了解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过程。但由于图书馆人的疏忽,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为此,笔者提出自己的设想建议,从图书馆博物馆的定位、资料搜集、研究、展览、服务等方面入手,做好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才能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

【关键词】图书馆;博物馆;建设

图书馆博物馆,是一种专业的博物馆,是以图书馆的产生成长、发展演绎、文献收藏、图书利用为内容,向观众系统介绍图书馆发展史,从而阐述图书馆在传播文化、陶冶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地位,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不能简单地将它与一般博物馆相提并论,仅仅停留在图书文物保护、博物馆展览这个层面上。

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习惯成自然,在许多图书馆人的心目中,博物馆建设一般都是归口文物部门参与管理的工作,那么图书馆博物馆建设也就理所当然的划归文物部门负责,自己就不必去凑这个热闹了;也可能是图书馆人忙于琐碎的日常事务,没有时间来考虑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资金经费的缺乏,有些图书馆虽然已经意识到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总而言之,尽管现在如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等专业博物馆的建设如火如荼,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思,但始终没有见到专家学者大声疾呼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声音,因而也就谈不上如何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问题,更不可能出现图书馆博物馆矗立在某地、供观众参观学习的事实新闻。

纵览我国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国家图书馆的存在,称“盟府”、“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为柱下史,据说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曾任此职,“守藏室之史”。两汉时期,先由宰相萧何盖石渠阁等藏书楼,后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秘府”、“秘阁”成了皇家藏书楼的别称。魏晋南北朝时,设秘书郎、秘书监等官职,负责管理藏书工作。唐置秘书省,选虞世南、颜师古等鸿儒硕学出任秘书省官员,广购天下图书,充实藏书量。宋设崇文院、秘书阁,专作官家藏书之地,收藏文献书画,社会上也出现一些私人藏书家,据说宋敏求曾藏书三万卷,读者可以随便借阅,其性质与现代的图书馆阅览室有些相似。元、明、清以后,国家藏书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元朝先有宏文院,后有艺林库,明朝宫廷内建有文渊阁,清朝有文澜阁等七大藏书楼,闻名遐迩的《四库全书》就分别藏在这些藏书楼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江苏总督端方创立江南图书馆,对外开放,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图书馆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形成国家、省、县(市)、乡镇图书馆(室)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靡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文化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大,国家从宏观的政策角度,制定了保证公益性图书馆正常经营、开放的法规条例,也从微观的具体工作入手,增加国家财政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大大加强了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和扶持,为人民群众实现基本的文化权益,提供了直接而又相对全面的文化服务。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所起的潜移默化、净化心灵作用,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回顾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审视图书馆的未来趋势,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越来越被图书馆人所认识,逐渐成为图书馆开拓创新的工作新任务。

虽然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迫切性越来越被图书馆人所熟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各地都可以一哄而上,随随便便投点钱、做个规划,就可以开始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相反,图书馆人必须在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利用现有各种资源,辨证剖析内在缺陷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出建造图书馆博物馆与否的结论。一些貌似合理但实质上是错误的思想,如认为图书馆的本职工作就是服务读者,建不建图书馆博物馆没有关系;如图书馆博物馆就是珍贵文献的收集、展览,简单的将图书馆博物馆等同于文献资料库;再如随便找几间房子,陈列、展览反映一些本馆工作开展、文献收藏内容等等,都将是阻碍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的不利因素。因此,要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切实履行职责,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对自己的图书馆有个正确的定位。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依托的是现有的图书馆资源,既包括图书馆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租用小平房到现在的现代化楼房,也涵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从以前的人工登记、制作卡片到现在的电子扫描、磁卡辨读,更反映图书文献的演变历程,从自右往左的繁体文字读物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简体文本,从浩瀚繁杂的二十四史到微缩的电子书籍。只要是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关联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的实物标本。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图书馆建立的时间存在差异,收藏的图书文献质量有着高低,整体资源参差不齐,多的地方因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文迭兴,早就建有图书馆,办个小型的图书馆博物馆绰绰有余。少的地方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行政建置不是今天并合到这个县,就是明天可能单独成建置,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图书馆资源,也在分分合合的行政区域调整过程中,被合并成另外地方的资源了,如磐安县的文献古籍,现在就收藏在东阳市的博物馆内。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各地图书馆应该对自身的图书馆资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分析一下有没有可以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客观条件,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绝不能因为赶时髦、凑热闹,不顾实际而瞎上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最后落个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结果,白白耗费地方有限的公共文化经费。

其次是图书馆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作为日常性的基础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上自政府各级部门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文件,下至本馆采购的报刊杂志,一直是各个图书馆十分重视的工作内容。但随着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工作的确定、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必须系统化、专业化、重点化,不能继续停留在原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水平上,应该有目的的重点选择、挖掘与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有关的专题内容。如要反映地方人文荟萃、学者云集的专题,自然要用地方学者们撰写的众多著作来表达这个意思,而要汇集这些著作,不是平时有意识地向这些学者们公开征集,一下子是很难收齐的,更何况有些版本的著作是绝版了,市场上买不到了。再如叙述地方图书馆的发展史,不能脱离创始人、有杰出贡献人物的介绍,也许这些人已经不在人世,但可以通过他们的子女、同事,回忆、追述他们对地方图书馆事业所作的贡献。-------象这些看似平常、实质对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有着一定重大作用的工作,搁在平时资料搜集、整理的话,一般图书馆是不会去关心、注意这些事情的,各地比较关注的是现有馆藏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所以要建设图书馆博物馆,除了要加强各类物质化的图书馆资源的征集、整理工作之外,还必须对于那些非纸质化的图书馆资源,如老图书馆人的工作经验、社会履历等等,有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尽可能的多采访、多收集,发掘藏在历史表象后面的真相,做到宁多勿缺,有备无患。否则,到了真正要利用这些图书馆资源的时候,人已经不在了,资料已经损失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次是图书馆资源的去伪存真、剔粗留细工作。如果是一般性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以让图书馆人、读者去研读、去判断、去分析,确定材料的取舍。但牵涉到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的图书馆资源,图书馆人必须查证、确凿材料的正确性,不能有贻误后人的丝毫纰漏出现,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举办的展览有误导观众之嫌疑,造成谬种流传的恶果,因而从对观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来说,图书馆资源的研究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如一般图书馆都会夸耀自己收藏的古籍是如何如何的珍贵,是国内孤本文献,是所谓的镇馆之宝。围绕这个主题,拥有这些古籍的图书馆必须了解这些古籍在历史上的出版、发行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的国内存储量等相关信息。只有掌握了有关古籍的大量资料后,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再如有些图书馆馆名的题额,开始是正规的仿宋体,后来是某某书法家的手笔墨宝,再后来又换成某某领导的题字,颇有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味道,对普通观众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但图书馆人应该弄明白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具体过程等等不为常人所知的深层次的内容,是政治的因素,还是经济的人为原因,因为历史的存在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以人的喜恶爱好而改变,这些貌似平常的事情往往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只不过它是从图书馆这个角度表现出来而已。因此,对图书馆人来说,除了要平时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注重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与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有关的学术专题方面的探研工作,不能出现只顾着服务社会、却忘了自己,出现所谓的灯下黑现象。研究自己,了解自己,就是为发展自己做准备、打基础,也是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这是唯物辨证法的两个方面,不能截然对立。

第四是图书馆博物馆展览文稿的策划、展览的具体布置。任何一个博物馆,展览文稿的好坏、展览布置的成功与否,直接检验着博物馆的工作成绩是否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影响着博物馆在观众中、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观众反响强烈,说明展览成功。反之,意味着展览的失败。图书馆博物馆也不例外,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融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有一个内容齐全、观点明显,围绕图书馆的发展为中心,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尽可能将学术性、知识性的“阳春白雪”,通过各种展览手段,转化为下里巴人都能了解、掌握的知识要点。因而其设计的展览文稿必须涵盖本展览的宗旨与目的、展览的技术手段、具体的展览文字说明,用形象简洁的直观表现形式,向观众阐述本展览的内容所在,让观众参观了展览以后多少有些收获,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观众思想认识的目的。展览的布置不能再停留在做几个柜子、放几件文物的低层次水平上,而是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用电脑复原、三维视图等科学技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参照现代装修手法,通盘考虑灯光、周围环境诸因素与展览的有机联系,在全面完成展览任务布置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营造一种既让人接受知识、又不感觉死气沉沉的说教氛围,让观众有着走出图书馆博物馆后还想重来参观的欲望,真正成为受观众欢迎的文化教育场所。如果图书馆博物馆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举办的展览是十分成功的。

最后是要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的独特优势,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与普通博物馆相比,图书馆博物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收藏的图书馆资源可以复制利用,可以直接为观众提供现场服务。一般博物馆尽管随着展览理念的拓宽,也十分重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功能,设置并增加一些观众可以直接操作的项目,如古陶瓷的制作、模拟考古现场等内容,但它不可能从展览的陶瓷器上切割出一片给观众,让他们带回家去进行釉色成份的科研探索活动,它只是告诉观众一个简单的研究结果,这些瓷器的釉色是由什么化学成份构成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由铜锡合金按比例构成的,专家学者已经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具体比例,铜锡各占多少。而图书馆博物馆则不同,观众在参观展览、亲眼目睹孤本文献的同时,要阅览其相关内容,立马可以在图书馆博物馆的服务部门里,查阅到电子扫描技术制作的与原书一模一样的电子书,或者用高科技制作的复制品。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图书馆收藏文献孤本原貌,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技术阅读其相关内容,在满足好奇感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接受了知识的传播。让观众接受知识,多学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恰恰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图书馆博物馆从引导观众参观入手,唤起观众潜意识的阅读心理,最后达到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的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参观,其实就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只不过其表现手法不同而已,一则是直截了当地提供图书文献,一则是用图文并茂形式,引起观众共鸣,相对间接地提供服务。

总而言之,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是件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既要依靠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积累点点滴滴有关图书馆方面的资料,又要符合博物馆行业的技术规范,不能随心所欲地瞎折腾,更要取得装修装潢工作的大力配合,用现代化的展览技法,烘托出图书馆历史发展的主题。作为图书馆人,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才能在思想上未雨绸缪,作好各种准备,才能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建设好真正意义的图书馆博物馆。

推荐访问:博物馆 图书馆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