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道德冲突情形下的道德选择问题研究及其对高校道德选择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2-16 09: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面临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不同伦理学流派的理论入手,得出了道德冲突情形下进行道德选择的三个有效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对提升高校道德选择教育的实效性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道德冲突;道德选择;高校道德教育

一、不同理论流派对道德行为的辨析

(一)道义论

道义论,也称为义务论,它强调道德评价不是只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而是看行为本身或行为依据的原则正确与否,也就是着重于道德行为的动机。在面临道德冲突时,只要道德选择本身是正确的,或者它所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结果就是道德的。道义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康德,他认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要出于善良意志,这样的行为才是道德的、有价值的。道义论者将社会大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全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长远的或根本的利益才是道德行为的立足点,而不是将个人利益作为立足点。

(二)功利论

功利论,或称目的论,与前面提到的道义论不同,功利论强调后果与目的,即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得当,要对其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在面临道德冲突时,首先需要考虑不同选择会造成的结果,只要这种结果能给道德主体及其相关者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结果,那这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反之,则是不道德的。功利论的代表人物是边沁,他把道德当成为自身提供利益的工具,一切行为以好的结果为出发点,他认为只有结果有利于道德主体,行为的动机就不必计较,这种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行为,即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其他功利论学者同样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只有个人取得利益,才能保障社会的利益,社会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认为,人民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正是批判继承了道义论和功利论的观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有机统一。首先,它否定了道义论离开物质利益空谈道德的片面性,也批判了功利论把道德立足于个人利益的狭隘性。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是以社会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物质利益基础,既是人民个人的利益、工人阶级的利益,又是全人类的利益,道德行为应当是个人性的、阶级性的、全人类共同性的。其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出道义论不关心行为的效果和功利论不关心行为的动机都是片面的、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结合了道义论注重行为动机和功利论注重行为效果的优点,提出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评价行为的道德与否。在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是立足于人民大众利益的功利论。

(四)道德冲突情形下进行道德选择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不同流派进行理论梳理,我们知道在道德冲突面前,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选择,没有哪一种伦理流派能解决所有的道德冲突,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义论和功利论有机结合的做法是较为可取的。同时,如前文所提到,道德冲突是广泛存在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冲突情况,所以,面对不同的情况时,我们需要结合不同的理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的实现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从道德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在道德冲突情形下进行道德选择的有效策略如下:

(1)遵循互利原则。在面临道德冲突时,人们总会有两个或多个的选择,这些选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如个人利益与集体的、社会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人们往往会在冲突发生时误以为这些利益是完全对立、不可兼顾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举例,人存在于社会中,不能脱离社会,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利益增加的同时,也可以带动个人利益增加,两者共同增长。因此,要兼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力图使冲突各方互利,实现双赢局面。

(2)道德观念要与时俱进。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很多过往适用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如今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具体情况;再者说,作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其本身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不能涵盖一切生活领域和一切冲突情况。道德选择既是道德行为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道德行为主体所面临的社会机制的结果。因此,我们的道德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准确认识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需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坚持比较原则和优先原则。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要对不同选择行为代表的价值进行权衡,分清主次,顾全大局,在道德冲突中优先选择那个最值得选择的行为。比如:当其中一个选择能带来善的效果,另一个选择不能带来善的效果,或当其中一个选择能带来更大的善时,在以上情况下,我们要选择能带来善的那一方;相反,我们在选择时要避免带来更大的恶;当保护人类生命与诚实守信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优先选择生命原则而非诚信原则,若无法保住生命,那么其他的都是空谈。

二、高校道德选择教育的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背景越来越复杂,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种信息从不同方面涌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為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道德选择能力都在不断上升,但仍存在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道德意志力较为薄弱、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等问题,容易陷入道德冲突的困境中,如诚信与利益的冲突、良心与名誉的冲突、现实与虚拟的冲突等。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进行道德选择的有效策略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使他们在处理道德冲突问题时,可以有效运用所学到的道德选择教育知识。

(一)优化教育模式,转变教育途径

以往在提升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方式上大多采用灌输式教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可能能在短期内给大学生输入大量的道德规范信息,但却难以成为主体选择道德行为时的内在支撑依据,因此,高校应当将道德选择教育从课堂单一模式转变成校内外各渠道的开放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增加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深化对道德的认识,自主做出理性、科学的道德选择。

(二)凸显道德关怀,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反映行为主体在道德上的主观道德立场,它不是本能的冲动,而是具有理性色彩的情感,渗透了道德理性与道德价值的因素,对道德意志具有驱动作用。如果没有强烈的道德意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就难以辨别是非,牺牲自我利益,克服自私的欲望,也就没有办法形成理想的道德人格和品质。因此,高校进行道德选择教育时,教育者要从关怀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大學生进行各种层面的关怀指导,使其感受到被关怀和被关爱,从而让大学生们在关怀中逐步提升和激发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和选择意向,自觉地把先进的社会主导性道德要求与自己的内在道德价值追求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提升。

(三)开展道德冲突问题讨论,调动学生主动性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选择能力,就必须正视自己道德选择主体的身份,做到主动学习,明辨是非,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道德意志去进行道德判断、选择,提升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高校道德选择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道德实践环境,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开展道德冲突问题讨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不同的道德观相互交谈,从而使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2] 李萍.伦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 孔润年.论道德的本质和存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3(04).

[4] 马向真.科学活动中的道德选择[J].道德与文明,2004 (05).

[5] 徐向东.康德论道德情感和道德选择[J].伦理学研究, 2014(01).

[6] 赵颖.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 (03).

[7] 王凤.道德冲突情境下的道德选择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2).

[8] 哈玉红,陈维荣,姚爱琴,赵瑞雪.道德选择教育: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路向[J].甘肃高师学报,2016(11).

[9] 杜依林.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路径[J].亚太教育,2016.

推荐访问:道德 选择 其对 启示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