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苯海拉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2-15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急性眩晕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主要症状是急性发作时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不能睁 眼、不能起床走动。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苯海拉明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治疗急性眩晕患者7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急性眩晕患者140例,男84例,女56例;男女比例约1.5:1。年龄22~81岁,其中20~30岁10例,31~40岁18例,41~50岁24例,51~60岁64例,>61岁24例。首次发病66%,反复发病34%。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发病就诊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①本组均参照(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眩晕诊断方法[1]。②临床表现:均以突发眩晕而来急诊,伴随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血压升高。③辅助检查:部分患者有外周血白细胞升高、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小脑及脑干病变。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静滴10%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维生素B6、三磷酸腺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治疗量1次西其汀针250ml静滴。观察组:给予治疗量1次苯海拉明20mg肌注加地塞米松磷酸钠5mg静注。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自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眩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或消失,可以睁开眼睛、起床走动。②好转: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眩晕症状有所减轻,但不能起床走动。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较前加重。显效和好转均归为有效。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患者用药治疗2小时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74%)。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治疗2小时后疗效比较,见表1。

不良反应:观察组在用药过程中,有7例有轻度嗜睡症状,休息2小时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给予胃复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讨 论

急性眩晕是急诊科最常遇见的头晕疾病之一,大约占头晕疾病的54%[2],其治疗方面以西其汀针的疗效明确。我院2000年开始,发现使用苯海拉明针20mg肌注加地塞米松磷酸钠针5mg静脉注入,对于眩晕的急性发作的疗效非常满意,大部分患者使用1次后眩晕就马上消失,最多使用本药不超过2天,同时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有意外的情况出现,故与西其汀针的疗效作一比较,但其作用机理仍在探讨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眩晕是由于中枢前庭通路或外周迷路失常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组胺受体激动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组胺受体分为3种型,即组胺受体H1、H2、H3,其中H1多分布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水肿、渗出。H3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触前膜,参与组胺合成与释放的负反馈调节[2]。组胺的释放可能通过刺激引起前庭神经兴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血管扩张,内耳血管痉挛,迷路淋巴回流障,出现水肿产生眩晕。②苯海拉明是组胺受体的拮抗剂,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应用,能阻止组织胺、激肽类发生反应,缓解过敏反应,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解除内耳血管痉挛,消除迷路水肿,减少渗出,可促进脑干和迷路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患者眩晕减轻或消失。另外,苯海拉明还有明显的镇吐和抗晕动病作用,可能与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4]。综上所述,使用苯海拉明针和地塞米松针联合治疗急性眩晕,

参考文献

1 李宗明.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6-237.

2 王淑丽. 眩晕的最初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31-33.

3 杨藻宸.医用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1-775.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4-570.

推荐访问:眩晕 疗效 观察 治疗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