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水深对海上风电机组载荷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2-14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设计和研发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为今后更深海域的风电场开发提供借鉴[1]。

1 海洋条件

1.1 波浪

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从我国海区来看,渤海风浪浪高最小,黄海的比渤海略大,东海的大于黄海,南海风浪最大。就季节而言,秋季风浪波高最大,其次是冬季,夏季的居第三,春季的最小。风浪的周期与波高是匹配的,两者呈正比关系。涌浪季节变化和海区特点和风浪分布趋势相同,总体上讲,涌浪波高和周期,比风浪的要大,但在沿岸海域和封闭性较强的海域,这种差异较小[1]。

设计海况一般用波谱S?浊、有义波高HS、谱峰周期TP和平均波向?兹wm来描述,海浪谱通常采用单一方向传播的长峰波谱,主要包括Pierson-Moskowitz(簡称P-M谱),Bretschneider双参数谱,Jonswap 谱[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中,根据平均风速(V)、有义波高(HS)、谱峰周期(TP)的长期联合概率分布来考虑风况和波浪的相互关系。上述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受到安装场地条件(如风区、水深、海底地形等)的影响。

1.2 海流

理论上海流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变化,但一般认为海流是定常速度和方向的水平均匀流场,仅随着深度而变化。海流速度应考虑下列成分[2]:

潮汐、风暴潮和大气压力变化等引起的次表层流;

风生近表层流;

近岸波浪生成的与海岸平行的表层流。

1.2.1 次表层流

另外,海冰、海生物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产生的载荷,在进行支撑结构详细设计时予以考虑。

2 仿真模型建立

综合考虑5MW样机如东现场的风、波浪、海流等实际数据,采用多体支撑结构,将上部风电机组模型和下部支撑结构模型整合到一起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施工地质条件绘制土壤刚度P-Y曲线[3],建立整体模型如下图:

3 典型工况选择

根据GL2012海上风电规范[5],在GH-blade中按照公式(2)、(3)计算,有义波高(HS)5.6m,谱峰周期(TP)10.6s。将生成的空气动力载荷和波浪载荷加载到整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考虑到风速、水深与波浪等之间的关系,这里风速取切出风速25m/s。对于疲劳分析,风速生成采用NTM正常湍流模型,极限则采用ETM极端湍流模型,水深在0-30m之间,每间隔5m进行仿真。

4 仿真数据对比及结果分析

经过计算,以海平面水深高度的载荷值作为参考,得到0-30m水深范围内风电机组各零部件主导方向疲劳、极限载荷比值变化关系见图4、图5。可以看出,除塔基载荷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加外,塔架顶部各零部件疲劳载荷变化不明显,均在2%左右。就极限载荷而言,10m水深处塔架顶部各零部件的载荷增幅在5%左右,随后增幅逐渐减小,30m水深时增幅基本接近零。塔基载荷总体趋势随水深增加而增加。

一般情况下,海浪的生成,取决于风力强弱、风区大小和风时长短。浪高受到水位的限制,即在特定风速下,所能产生的浪高要比水深小一些。当水位超过一定程度时,浪高仅与风速相关,海流速度也随着水深的增加逐渐减小[4]。

可以看出,随着水深的增加,塔筒的频率有所降低,是造成塔筒变形和受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塔架和基础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刚度。

5 结论

以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应用专业计算软件GH-blade,考虑风、海浪、海流等环境条件,建立了近海风力发电机组性能仿真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1)不同水深条件下,风、浪和海流的相互耦合作用,整机载荷变化在2%左右,在设计余量范围内,机组零部件安全可以保证。塔基载荷变化基本都超过5%,需要根据安装地条件,进行重新设计。

2)随着水深的变化,波浪、海流在深度上的影响按一定规律衰减。

3)水深10m时,对整机零部件的极限、疲劳载荷影响最大,在5%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孙湘平.中国近海区域海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68-178.

[2]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认证规范[M].北京:中国船级社,2012:13-15.

[3]桩基工程手册[M].

[4]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5]Guideline for the Certific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Edition 2012[M].Germany:Germanischer Lloyd Industrial Services GmbH.

[责任编辑:田吉捷]

推荐访问:载荷 水深 机组 海上 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