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远程教育课堂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12-06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作用与网络技术进驻校园的普及趋势,使得依靠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基础上,以远程教育课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远程教育课堂在农村基础教育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将远程教育课堂单列设置为以辅助主课程、学生进修为目标的“新课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从而在有限的教育公共资源约束下更好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缩小校际之间的教育投资和教育服务差距。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均衡;远程教育课堂

九年义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政府投资举办的基础教育。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力求均等的教育投资政策,既背离实际又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差异化的需求,教育发展不均衡遂成为一般性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当前面临着更加紧迫的教育改革任务。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诸多改革和建设方案,同时出于对教育公共资源投入极其有限的国情考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做出决策,对各种教改方案进行筛选、取舍,尚属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课堂的研究进展与现实困境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21世纪伊始,网络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骤然兴起并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发端于西方大学校园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Movement),此后中国紧随其后开始了开放国内教育资源的努力。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技术变革教育”成为目前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共识,经过十年左右的学术积累,相关问题涉猎广泛,研究观点趋于成熟。有的研究者关注远程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有的学者致力研究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同时,教育信息化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不足的矛盾、实现校际间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的学者着眼于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产出(硬件、师资、可获得教育资源、学生成绩)的评估机制研究。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是缩小教育差距还是拉大“数字鸿沟”的思考,还有的研究者分析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从“重建设”向“重应用”转变。其中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研究者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

近十年来,湖南省通过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基层教师能力提升等一揽子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然而,由于未明确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规范和超前规划的原则,在部分推行的教育信息化改革项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设备投入使用率不高,网络教室仅仅局限于公开课或沦为表演课,网站教育资源教学效果转化不足等问题,造成有限公共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了稀有的“资源过剩”现象。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单纯依赖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单向投资,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教育资源建设面临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由量到质的转变的问题。

具体到农村基础教育领域,当前湖南省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仍然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条件亟待继续完善、人才缺失甚至“教师荒”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的根本原因。

研究表明,以美國、英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上升到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推广“小规模学校”、“小班教育”等的理性回归阶段。而国内早在2008年,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的教育大省江苏、广东等地启动了“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育均衡发展均率先步入成熟轨道。与此相关,在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522个县(市、区)的评估名单中,湖南仅占18个。毋庸置疑的是,湖南省作为经济发展较为靠后的中部省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中确定选择何种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加速研究和创新,促进区域、城乡、群体、校际范围内的教育均衡目标实现,继而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远程教育课堂的实施路径与课堂定位

改变农村基础教育与城镇之间不均衡的途径,一为教育预算经费和投入向农村倾斜,如校际之间的城乡帮扶和支教,提高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的质量;二是依托教育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有条件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学生有同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后者是当前普遍被认为的更为有效的改革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推广,促使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并能跨越空间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实时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远程教育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教育,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传授和快速学习的课堂形式。远程教育课堂能够整合、提供优质的师资指导和教育资源供给,具有教学一致性、共时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城乡师生“同上一堂课”的目标,尤其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中小学校而言,远程教育课堂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共享海量优质教育资源的“云教室”。

远程教育课堂既非多媒体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教育网站的“名师优课”,也非计算机教育普及课,它通过网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直接推送到乡镇教学点,供农村学生开展课堂学习,解决教学点因师资不足开不齐课的问题。相比其他教育信息化工程,它是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教育投资获得有效回报的一种较优方案。一般认为,远程教育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课堂作为连接城镇优秀师资与农村教育的媒介,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打破校际之间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鸿沟,使农村学校能够便捷地获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案和课件,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享。

——节约教学师资成本。从硬件方面,远程教育课堂需要集中、高效的教育研发和传播中心作为网络架构的支撑。从软件方面,需要集中配置优质师资或采编优秀教育项目。这种教育资源集中效应,不仅减少大量教育设施、教育项目的重复建设成本,同时实现了优秀外聘教师入驻校园的同等效果,从而减少师资需求和师资成本支出。

——注重学习的一致性。由于远程教育课堂仍然具有课堂属性,坚持了本地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保留小学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特点,学生因自律缺乏而造成的低效学习、无目标学习等弊端可以得到监督,促使学生重归课堂,保证教学效果。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海量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撑,远程教育课堂成为农村学校硬件基础设施设备极端匮乏的替代解决方案,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有条件通过远程教育课堂获取知识和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教育环境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师资和生源的均衡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远程教育课堂同样面临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一般缺陷,即受制于网络和技术的依赖(如网络拥堵或者迟延),缺乏针对性的个别指导,适合课堂互动较少的单向教学等。基于以上对远程教育课堂特征考察,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课堂的定位,应当是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而不能取代传统课堂。

三、远程教育课堂建设的“术”与“道”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课堂有必要予以超前关注和定向投资。鉴于远程教育课堂的定位和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远程教育课堂打造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术”和“道”两方面着手展开研究和建设。

远程教育课堂网络架构、硬件基础设施配置是“术”的方面。远程教育课堂网络和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中心与教学点两个核心要素。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由教育主管机构端的中心机房设备、授课点(教学资源输出点)设备、教学点设备三部分组成。教育主管机构端的中心机房分级架设课堂管理平台,内置微处理服务器和点播服务器,保留接入国家级平台、同级外部网站的技术端口。授课点设备是指承担授课任务机构(学校、媒体、演播室等)的授课装备,包括直播终端、音视处理器、摄像机等设备。教学点设备是指加入远程授课网络平台学校的听课教室装备,包括电脑、投影设备、直播终端等设备。网络技术架构和硬件基础配置的目标是为远程教育课堂提供服务,因此保障网络畅通、操作简便是建设的基本原则。远程教育课堂的网络和硬件基础有助于打破教育资源配置梯次问题,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这也是对湖南省提出的“弱势补偿原则”的有力补充。

远程教育课堂项目需要投入巨大的公共教育资源,为了避免远程教育课堂大规模建设过程中陷入“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笔者认为,以下思路可作为建设远程教育课堂的参考原则,这是远程教育课堂建设之“道”。

教案标准化建设。远程教育课堂作为一种课堂尝试,其教学基础是教案。统一设定教学进度与计划、编制教学和教辅资料、协同备课是基础。教案标准化建设属于远程教育课堂的前期投入,适宜集中交付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教育研究机构参与,如适用远程教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共享既有网站公共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目标在于实现教辅资料、教学计划省域内的标准化。教案标准化建设能够有效缩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同时助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教什么”、“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基于远程教育课堂是面向全省区域范围的教育项目,必须要有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顶层设计”。

课堂集约化管理。远程教育课堂作为一种课堂形式,其建设和管理主体适宜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担任,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由省级中心集中主持编制、汇总教育资源项目,避免“以县为主”多级管理带来的教育资源项目质量不一和执行不一的问题;二是便于教育资金的集中管理使用,针对远程教育课堂专项资金,决策者应当从“平衡城乡教育资金投入”转变到“集中教育资金投入”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便于远程教育系统在省级或市级范围内的监管,同时探索设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师的权限分配办法,分级、分类监管使用。

适度购买教育服务。从远程教育课堂教育资源的来源上,探索引进部分商业培训教育机构的教育项目、高校研究项目、互联网企业平台教育产品,鼓励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以弥补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建立面向全省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同时,使市场运作和区域共建加入到远程教育课堂的建设中。

增加美育、常识教育项目。美育与常识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应成为远程教育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及远程教育课堂互动性不足的短板,在远程教育课堂或语文、科学、思品等传统义务教学课程资源库中增加名人演讲、纪录电影、文艺鉴赏、前沿科技等人文教育项目,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助力人文校园建设。

建立开放的远程教室和課程。建立有别于“填鸭式”传统教学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远程教育课堂的竞争优势。远程网络教室应成为每一个学生自由学习、获取知识、无课堂限制的教室。课堂的随时开放,师生之间的随时观看、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育信息化所倡导的更广泛意义上的E2E(Educator to Educatee)网络教育功能。

开设家长教育课程。从远程教育课堂的教育受众上,基于农村教育实际,农村中小学校不仅是承载学生教育的场所,又是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常在之地,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还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在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的地方,有时还成为参与村镇事务的公共区域。因此,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要观念先行,充分考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从校园到家庭、社会的优质教育环境。远程教育课堂不妨借鉴日本“学社融合推进计划”,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开设面向家长为主要群体的教育课程,将家长、村社居民作为教育受众纳入远程教育课堂,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彭红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载《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5期.

[2]俞树煜,朱欢乐:《从开放课件到视频公开课: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及研究综述》,载《电化教育研究》2013.(05).

[3]魏先龙,王运武:《近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综述》,载《现代教育技术》2015.(02).

[4]胡志金:《我国网络远程课程十年研究综述》,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2).

[5]赵丹,范先佐:《国外农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综述》,载《外国教育研究》2012.(2).

[6]吴刘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略谈》,载《党史文苑》2007年14期.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 远程教育 均衡 课堂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