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医“各家学说”定位之再思考

时间:2022-11-11 21: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将中医“各家学说”并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以来,报考各家研究生的学生剧减,对其就业也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各家学说这门中医类专业的后期理论、临床提高课程,在定其学科归属时应充分重视其学术使命、学科定位、施教方法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重新审视各家学说之准确定位。

关键词:各家学说;定性;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95-02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在调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时,将中医“各家学说”(以下简称“各家”)合并到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以来,相关专家学者对于“各家”学科划分是否合理就一直存在着诸多分歧。笔者作为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程名分虽在文献之中,实质却在文献之外,讲的全是历代名家们创造性学术新见解和临床诊疗独特心法,着力点也全在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技能提高上,与伤寒、金匮、温病颇为相似,而不是传统认识的文献研究。一直以来“各家”的特色是突出临床,这对中医高等学府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不少学生抱着提高临床技能的强烈愿望选择继续深造,进而攻读这一科目。但一想到“各家”归属于与临床绝缘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内心又凉了半截,学业修成后,戴着这样的帽子,将来能找到生存的空间吗?这是困扰每个想要选择“各家”学生的难题。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将“各家”并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我们都要认真重新审视“各家”的这次合并到底产生了什么效果,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这应该是引起本学科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更是应该引起学科分化研究者、决策者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为“各家”定性、定位时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使命决定学科分化

学科是构成科学技术体系的各分支科学,是在一定研究领域形成的专门化知识,具有从事该学科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及其相应设施。它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而学科发展的趋势就是交叉融合与深入分化两头并进[1]。学科发展的分合调整反映了学科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其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分合重组,把近缘科目归纳在一起,以有利于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图发展[2],中医学的学科分化也不应例外。“各家”在学科分化时,课程归属错位,对阅历深厚的老专家和老教授未必有大的影响,他们会立定脚跟,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积累,一如既往地去做,而不致因摆放的位置变化乱了方寸,迷失了正确的教学方向。但对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影响却颇大,他们有可能循名求实,把学问做偏,甚至因名废实,最终走到脱离临床的广阔天地,把生动活泼的运用之学,做成一门心思咬文嚼字,钻故纸堆的书斋清修之学。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献研究没有价值,清修之学与运用之学是紧密联系的,清修重基础,运用重实效,无良好之基础,断无优秀之实效。但作为追求临床实用的学子,需要的基础是有侧重的与临床运用相关的基础,而非面面俱到。毕竟生命有限,学术无穷,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清修之鸿儒和临床之精英的全才。且人各有志,这样的学问未必是所有青年的共同追求。笔者的观点是,学科分化应与课程所担负的学术使命相吻合,才更有利于学科发展。

二、学科定性决定学科定位

任何学科的定位都应有其科学原则,即性质决定位置。“各家”从1957年创建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早已确立,而且在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指出[3]本课程“是具体阐述医学家的学说及其经验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其教学目的则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各科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以及主要医学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理论水平,丰富临床知识,为今后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而且强调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因此它与《中国医学史》及其他课程是有区别的”。这就明确指出,“各家”不是教授和传承音韵训诂、版本校刊等纯文献研究方法,而是以学习历代著名医家临证经验和诊疗心法为主,以中医学术、技术传承为重点的课程,它从创立之初,就与四大经典一起,一直作为中医类专业的后期理论、临床提高课程而独立存在。现代中医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整合,伤寒、金匮、温病被列入“中医临床基础”还有据可依,而“各家”被列入“医史文献”就很值得商榷了。

任何课程的学科定位,都应该反映它所担负的学术使命,都应以定性为前提,这是唯一核心要素。如果定位后连原本的学术使命都被混淆,甚至被歪曲,那么学科分化的积极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学科性质决定施教方法

“各家”到底该怎么教,学生没有教的体会,只有学的心得。学生在学习“各家”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老师们自始至终是把传承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放在首位的,尤为重视将各代著名医家之独特学术思想与诊疗心得讲深、讲活、讲透,而不是泛泛地讲医家成名之路,更不是脱离临床运用地讲版本考据、音韵训诂及文献综述。

课堂讲授的重点是通过丰富的信息补遗把包含在前人学术见解、临床医案和治疗处方中的学术灵魂,尽可能地复活,讲清其学术发展的脉络、学术创新的亮点以及现实临床运用的价值所在。课外带习的重点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传授历代名家诊疗心法在现实运用中的诊断辨证要点、疑点、难点和用药处方的机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正是通过这种尊重中医学术传承规律,忠于中医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中医临证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深刻感觉和巨大收获,“各家”才确实起到了促进学生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进一步提高的积极作用。

这种教学风格的形成,绝非偶然,更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与过去半个多世纪一直把“各家”作为“后期理论临床提高课”的正确定位定性是分不开的。如果在课程设置大方向上,没有这种长期正确的指导,是不可能形成和保持这种成熟的教学风格的。今天,在“各家”归属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多年之后,这样的风格还能不能保持?还能保持多久?值得高度关注。

四、市场需求决定学科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社会需要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决定学科发展已成为现实。

人才商品化特点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只会越来越突出,这是任何学科都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医学也是如此。据调查:大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找工作”,占被调研学生的51.4%[4]。据范晓强对293名中医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60%的中医毕业生选择考研[5]。

由于各医院更倾向于引进临床类研究生,且中医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招人数量有限,致使基础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而就业情况直接就决定了招生,与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形成鲜明的反差是报考基础类的研究生并没有相应增多,生源不足的问题反而凸显[6]。近年来,“各家”研究生求职状况更是一面反映现实的无情镜子,学习“各家”的学子拿着“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的毕业证求职,却因专业名称不符遭到冷遇,所有医疗单位将其拒之门外,与此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所需人才又寥寥无几。

人才培养最终要为社会服务,人才性质决定人才流向,人才流向反映市场需要,市场需要影响学科发展。学科的分合重组,是为了使学科定位更加合理,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利于自身发展。社会人才的需求从来都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文献研究人才的市场空间又相对较小,如果硬要把“各家”这个原本社会需求量较大,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纳入人才需求较少的文献专业去,那就有可能从此断送了“各家”的社会生命力。况且,1997年的学科调整导致许多人(包括某些中医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相当比例的中医教师和学生)认为“各家”仅仅是介绍文献,这种认识导致“各家”课程在开课专业、开课时数、开课年级、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有随意变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各家”师资队伍建设,导致“各家”师资队伍水平下降[7]。

总之,学科性质的正确定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错误地把原本属于社会实用型学科定位在非实用型位置上,人才因商标错误而失去市场,这样的学科就要走向灭亡。目前,中医“各家学说”正面临这样的境况。因此,学子们殷切朌望,从事“各家学说”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分化的决策者,能站在学术求真的高度,对中医各家学说在学科分化中的定位定性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把各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而存在。

参考文献:

[1]乔明琦,张安玲.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模式探索[N].中国中医药报,2004-11-17(4).

[2]欧阳利民,宋兴.“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学科定位之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2):47.

[3]任应秋,裘沛然,丁光迪.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4.

[4]赵婷婷,李莉.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06,(2):81.

[5]范晓强.中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及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2):157-159.

[6]司富春,许前磊,徐向宇.关于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路与实践[J].中医学报,2010,25(2):349-350.

[7]刘庆帮.关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性质及学科定位的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1,43(10):77-79.

推荐访问:学说 各家 中医 定位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