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

时间:2022-11-10 11:40:2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在就业工作时要审时度势,做好就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F2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b)-185-02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如何有效的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动态,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状况,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高校方面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力度,大力开发学生就业市场,开展一系列针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校园宣讲会、大型就业洽谈会,广泛发布就业信息,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就业求职方面的指导,力求实现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通过调查研究,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聘任观念发生了改变,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毕业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而不再是严格考察和注重毕业生专业基础、学术水平、动手能力等。企业正逐步加大力度同高校进行学生实习基地建设、课程置换、学分置换等深度合作。

高校方面则是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利用暑期等时间段开展就业市场开拓和社会需求调研活动,坚持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学院主体作用,构建全员参与就业格局,提高校园招聘会办会效益和质量,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小型连续、分类专场”为主要特点的校园洽谈会模式,增强用人单位招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就业市场分析

通过市场走访及洽谈会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大力调整和新型工业化时代,经济转型给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短期内影响将会日益显现。

1.1 行业需求分析与研判

制造业、房地产业、校园招聘数量下降明显,预期会对机械类、电气类、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速度与就业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就业速度与层次很难保持过去一段时间的良好态势。但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有逆势上升态势,预期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将会进一步升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校园招聘数量增势明显,预期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金融类、特殊教育类、文化产业类毕业生就业机会数量及层次将有所上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校园招聘数量整体平稳,对各学科类毕业生需求有增有减。平面设计类、环境艺术类、外语类、营销类、国际贸易类、酒店类专业毕业生需求增加,美术类、文学类、公共管理类、政治类等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专业需求没有明显起色。

1.2 用人单位需求分析与研判

(1)学历层次需求分析与研判。由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许多用人单位采取了缩招、限招策略,但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数量不降反增。从就业市场近期反馈来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统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专业需求增量明显,但主要集中于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的招聘;机械类、电子类基础操作岗位用工需求存在巨大缺口,相关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供不应求。而本科层次人才在上述类别岗位需求中处于尴尬境地,应用性不如高职高专,研究性不如硕士、博士,在用人单位学历层次需求中处于不利地位。预期此种情况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就业市场需求将倒逼高校教育教学重新定位及相应的改革。

(2)能力类别(除知识技能)需求分析与研判。在近年的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的招聘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从纯粹“匹配岗位素质模型”的考核,逐步走向了一种以战略人力资源规划视角,通过着重考核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辅以岗位素质模型衡量的考核模式。这样既能照顾到招聘毕业生与岗位的适应性,又能为毕业生的个人成长和用人单位未来的人才需要服务。对于技术类岗位,在考核学生“学的怎么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毕业生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考核,即综合素养的考核。对于综合类岗位(专业技术性较弱的岗位),将考核重点放在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考核上,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問卷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自我管理技能评价均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即对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毅力等能力有较高的认可和评价。但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可迁移技能评价相对于其他能力评价,满意比例略低。说明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创新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与锻炼。

(3)知识技能的需求分析与研判。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节奏快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前,专业设置、课程更新、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也有部分专业出现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提到了对招聘毕业生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知识技能方向的专业实习实践经历,特别是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会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简历粗选环节和提高职业生涯发展的适应性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是增强专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促进教育教学和产业相结合,将会成为未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倍增器;二是进一步增强毕业生专业实习效率,系统的与产业相配合,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多样、实效性强的专业实习,将助力毕业生生涯发展和充分、合理、高效就业。

2 毕业生就业分析

2.1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除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需求与专业教育脱节、就业市场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存在。

(1)高校毕业生期望值影响。在毕业生就业期间,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就业主动性匮乏、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在校方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完成后,学生就业状态依旧不好,没做到求职准备和就业尝试,职业生涯、就业意识唤醒滞后,引导的不足。同时,毕业生就业理念仍存在偏差,导致就业期望值不符。出现“公考大军”,不积极就业,导致逐年失败、恶性循环。影响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近年来,还存在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低的问题,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判断,干扰了毕业生自身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合理诉求。(2)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较为普遍。用人单位设定种种不合理招聘条件影响了毕业生公平就业、有尊严就业,如非211院校毕业生不招、女生不招、以高矮美丑胖瘦论短长等。这些就业歧视限制在国家公共服务类机构及国有企业招聘中最为普遍,不仅对毕业生求职产生了影响,且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了这些机构的公众形象。(3)违约造成部分有效就业机会的浪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近15%出现毕业生单方面违约,学生违约后,大部分用人单位采取内部人员调配和从其他渠道招聘等方式解决企业年度招聘空岗的问题,不再就空缺岗位专程来校招聘,从而造成有效就业岗位的资源浪费。(4)家庭意见的不利影响。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就业地域、工作类别、工作环境、薪资福利等问题的主观意见影响越来越强烈。其中有一部分影响是消极而负面的,从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把握,甚至使得众多毕业生放弃已经签约的工作。

2.2 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毕业生职业选择多元化倾向愈加明显。个人价值目标、就业工作地域、所属行业、工作条件等因素均包含在内。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思想不断冲击和碰撞,产业转型、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层次变化,导致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大学生更加重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声誉,青睐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但今天,更多学生在考量发展平台和薪资待遇等因素后,选择了三资企业、自主创业等。在就业区域方面,告别了集中北、上、广或本地就业,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内地中小型城市、国外等都成为了选择的对象。顺应时代发展,个人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往以社会为本位的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向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转化,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精神与物质等问题上,表现出了矛盾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与自我价值之间的矛盾盲目需求地位高、稳定的工作,又紧盯高收入、高发展平台的工作;心怀赤胆忠心,一心报效国家,却又不愿扎根基层,从农村等基层工作做起。(2)个人期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缺乏理性分析,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瓶颈当中,其根本在于自身能力、目标岗位、社会环境等缺乏理性分析。(3)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惰性与依赖性,夹杂于自身期望与奋斗中,导致矛盾深化,影响个人发展。(4)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之间的矛盾。既推崇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违约跳槽的现象显著。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展現出的职业选择多元化特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照新的形式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调整与改革正当其时。

2.3 毕业生就业从众心理较为普遍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拥有着较为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真正的发展需要、自身特长、专业及发展方向,盲目跟从他人;也有些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求,仍旧怀有着计划经济时代观念特征的等、靠、要思想,不能积极主动求职就业,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失去了宝贵的就业时机。如:有的毕业生会有“周围同学都打算考研,所以我也要考研究生”;“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没积极去参加招聘会呢,我那么早去干嘛?”这些都是典型的就业盲从心理。这一消极心理现象的产生,同毕业生日常就业动员、教育未到位,同片面强调专业能力发展而与学生“人”的全域生涯发展理念相割裂等不够积极、不够科学、不够专业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如何及时了解、把握就业市场需求变化,认清新形势是摆在高校就业工作面前的首要问题,做好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研判,加强就业信息建设,打造网络服务新环境、新方法,拓展就业渠道,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就业管理,深化就业指导,加强学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学科研动力,完善帮扶机制,解决就业管理新问题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式和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志宇.吉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状况探析——基于长春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实例分析[J].科技信息, 2011(11).

[2] 董璇.新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略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

[3] 康莉.浅析处于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

[4] 张瑞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5(10).

[5] 王智鹰.浅析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问题[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3).

推荐访问:研判 高校毕业生 就业形势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