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05 17:20:3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结合笔者学校的地理优势、生态环境和学校资源,从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践案例及建议几个方面阐述“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敏锐,有激情、有朝气,他们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有必要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提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生态文明的实质及目标。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生态学原理,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态教育的显性材料,特别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这些都为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可能性。为搭建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平台,结合福州格致中学校内外资源条件和学生需求,笔者对开发设计“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做出初步探索和实践。

1 课程开发

1.1 开发目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加强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开发“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重要实践。

(2)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生物学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

1.2 可行性分析

福建省早在2002年就提出“生态省”建设,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第一,生态环境水平良好,具有丰富的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免费开放的AAAA级旅游景区,融科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里面的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和鸟语林等是参观、教学的良好去处。

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6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学校位于福州于山北麓。校园墙外的于山是福州市区的著名景点,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同样是开展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去处。校内有绿地面积3830m2,占校园面积的11.2%,环境优美,也具有开展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条件。

通过结合校内外相关资源,开发“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生物教学和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1.3 开发理念

(1)因地制宜:课程开发时,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并拓展发挥运用学校周边的可用资源。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将地方公共资源融入到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发中,以经济的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课程开发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安排的诉求。

(3)互动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4)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摆脱刻板的课本教学,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增加印象,增强效果。

(5)利用网络等现代工具: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公共检测服务结构的现代化检测工具等资源,提供多渠道的知识来源,丰富教学内容。

1.4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中。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观察、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在生活中发现不环保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课程实践锻炼,形成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4)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5)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使学校课程实施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

1.5 课程内容

“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见表1。

说明: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也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低碳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词汇。

1.6 教学方式

(1)专题讲座法。

教师开设相关专题,要求相关专家就专题内容开设讲座,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和专家互动交流。如,邀请省观鸟协会成员结合PPT图文展示,给大家讲授福建省常见鸟类、迁徙规律、如何观测和保护等。

(2)实际调查法。

教师安排学生设计一个实际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如福州内河水污染状况调查、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3)实验教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相关主题实验研究,获得相关实验结果,如植物生长素影响实验。

(4)综合教学法。

教师综合应用讲座、调查、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7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统一课程的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评价没必要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来进行。针对该课程的要求与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了学分制的评价方式。操作要点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学生的出勤情况:满勤满分,缺勤酌情扣分,此项占总学分的30%。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此项占总学分的40%。

(3)期末学生呈现的学习成果,如笔试、课题结题报告、小论文等,此项占总学分的30%。

2 课程实践举例

课程实践举例:福州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题之福州主要内河水污染状况的调查。

治理水环境,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属于校本课程的一个内容,它将地理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用生物实验的方法间接说明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较好的网络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较清晰的思维能力,能够较好应用三种研究方法:查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有利于他们更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水环境情况。

(2)通过实地调查,关注福州市水资源现状。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让学生关注水污染状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设计思路:教师开题后由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活动成果,最后再由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见表2。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室中无法完成的,它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花一定时间、精力上网、上路、上实验室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已准备好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协作学习,把课堂交还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1)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更新部分陈旧的仪器设备,添加常用的研究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等,开辟教学实践基地。

(2)多安排一些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可拓展到校外领域,充分利用校外公共资源,有条件的可联合省环保志愿者协会、观鸟协会等社团一起开展植树、观鸟等相关活动。

(3)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能力和参与水平,建议组建学生环保社团,由学生参与策划,教师指导,开展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活动。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广泛吸取其他学校和教师成功的开课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强化反思意识,从教育实践人手,便捷地进行研究,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使教师由“教书匠”走向“专家型”。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探索 生态 实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