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党建材料 疫情防控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抛锚式教学法在职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11-04 18:45:4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vm=Nm5~tӽi人物,他成功地开发了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范型的贾斯珀系列,为克服学校中的“惰性知识”做了有益尝试。

贾斯珀系列共包括以录像为载体的12个历险故事,主要是为小学5年级以上的学生设计的。这些历险故事主要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为核心。每个历险故事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推理、交流以及与其他领域如科学、社会学、文学、历史等的互动提供了多种机会。在贾斯珀系列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凭单个学生的力量不可能完全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之间采取互助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寻求最佳化的解答。贾斯珀系列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学模式的典范之一。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适应了职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需要

(一)传统职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将特定的社会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政治思想、道德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外在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授—接受—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这种中学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转化”,强调外在的思想灌输、道德价值学习的客观性,而忽视了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发展水平对外在思想、道德价值的选择性。把学生定位为被动接受者,学生所做的只是消极地、生硬地接受外在的观念、规范和价值,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能动性。

(二)新教育理念赋予职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基于新教育理念,职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相结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通过积极的价值引导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环境条件,学生在与教育者之间进行的交往互动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自主地构建、“生成”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这一过程的本质在于“互动”与“生成”。

“互动”是指教育主体在共处的关系情景中,通过“对话”和“理解”,思想观念得以不断形成和品德、政治思想观念不断提升的活动,它是对灌输教育的扬弃与超越。在“对话”中,教育者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培养一种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意识。在“理解”中,教育者引导学生耐心听取、相互支持和相互接受,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理解,得出新的自我,在理解中实现思想的自我超越。

“生成”是指学生主体的政治观念、品德、思想政治观念的真实的自我建构,它是学生自我发挥功能的自我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把一切先验性的东西当做金科玉律,而是把这些先验性的东西看成是“生成”的素材,通过对素材的世界进行体验和反思,建构新的信息。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是没有新的“生成”的,有的只是旧的“复制”。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适应了职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抛锚式教学,也可以称之为情境性教学,通过教育者创设问题情境,呈现学习任务、问题给学生(即抛锚),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与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

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锚”的出现,有利于教育者引导学生“互动”。“锚”为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趋于平衡,便于学生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的“锚”是比较复杂的,仅有自主学习、个别学习是很难很好解决问题的,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必须的,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充分“互动”,进而解决问题。

抛锚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或感悟。抛锚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学应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呈现有感染力的案例或者真实问题(抛锚)给学生,让学生到真实环境中去体验、感悟。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可以从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的切合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教学内容应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为学生现在或者未来的生活服务的理念。

三、抛锚式教学法在职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

(一)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1.实验设计

实验假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以“抛锚”为主的教学,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为主线组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主动地构建知识。

实驗对象: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会计3个班。

对变量的操作设计:

自变量:以“抛锚法”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因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平均分。

对干扰变量的控制:作者负责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的教学,另外一个对照班的教学由其他教师负责。

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观上注意平衡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不作人为倾斜;不告知学生实验,不给学生暗示。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

实验材料:课程选择教材是人民教育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

测试材料:学习的興趣调查表、学习成绩测试单。

2.实验数据统计

(1)学生学习兴趣比较

表1 实验前学习兴趣测验

表2 实验后学习兴趣测验

表3 学生学习兴趣比较

从表3的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前测时差异不显著,在后测时差异显著,而两个对照班在后测时差异不显著。说明抛锚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显著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表4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表5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单个检验比较

表4、5的数据分析表明,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检验分析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分析对比来看,实施抛锚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帮助。

(二)具体教学案例

1.抛锚式教学法指导下的“情境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理论提倡: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与需要;“情境”的设计应当有“多种视角”的特性,可以将学习者嵌入真实世界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受,引起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

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的《兴趣及其培养》中,笔者收集了若干位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都与“兴趣”有关系。在进入这些情境资料前,先进行抛“锚”(学习任务):请谈谈本人对“兴趣”的认识(或者兴趣的作用)。进入这些情境资料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解决来看,学生对“兴趣”的描述比课本提供的全面很多,角度也宽广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情境”体验到了兴趣在人生中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小组发言,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兴趣的作用”。学生的这些认识不依赖于书本和教师,而是他们自己真实的经验体会

从这个教学过程看来,学生成了“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这说明抛锚式教学法的“锚”的设计,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过去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2.抛锚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例如,在《劳动者基本权利》这一节课中,抛的“锚”是:依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劳动者有哪些基本权利?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并把这个“锚”分解成若干个“小锚”。例如,工人每周工作多少天?工人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工人在3个月中共加班了多少个小时?春节期间工人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春节放假应是哪几天?如果工厂没有按法律规定向工人发工资,工人们该怎么办?是直接找人民法院起诉吗?

设计学习任务(锚)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集中精神去学习、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已有的正确的、错误的“知识经验”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参与到小组的交流学习中。再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个过程是呈现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最后在教师的点评分析下,学生可以知道哪一些内容自己分析对了,哪一些内容自己分析错了。这个教学环节是丰富、调整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抛锚式教学法在职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的意义

第一,抛锚式教学所主张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观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学生通过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了真正的学习者。

第二,抛锚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以各自背景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个体的学习需要先前知识的支持,这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学生的经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呈现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新的知识意义。

五、抛锚式教学法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不可否认,抛锚式教学法对我们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讲授—接受”的模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第一,抛锚式教学法比较适合长期担任同一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因为运用抛锚式理论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刚开始会增加教师的备课时间、加大教师的备课强度。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去搜集生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然后再去整合这些教学资源,让它适合于课堂教学。在案例教学中,为了寻找一个符合学生知识背景的案例,教师也要花很多时间。

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尝试新的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那就适得其反。每个被开发出来的抛锚式教学案例,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都可以成为既定的教案,为以后的教学节省很多时间。从长远来看,抛锚式教学法的引入,为长期从事同一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节省了很多备课的时间。

第二,职业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管理压力大,抛锚式教学法所提倡的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组织起来比较有难度。

在纪律比较差的班级,学生会很喜欢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情境资料”,也会很喜欢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但他们不愿意参与小组讨论或共享他们自主思考的成果,主要是因为自信心不足,担心在同学面前献丑。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任课教师可以放低要求,不要太介意学生的一些幼稚的看法,对于幼稚的看法也不要马上反驳或者制止,只要在课中適当的时机进行适时的引导,教师还是可以扭转乾坤,让学生回到课堂的轨道上,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职业能力》这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说出“我有拯救世界的能力”的话,但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能力的获得是要通过努力的”。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熺,等.新课程教学论-思想政治(品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李士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9.

[5]朱光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抛锚 思想政治 课中 职中 式教学